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两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重大突破,为上海这一年点赞
发布时间:2019-05-15 12:12:32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五月的上海,洋溢着浓浓的科技创新味道。就在5月15日,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将举行,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将受表彰。与此同时,一场“科学红毯秀”将开启上海科技节帷幕,为市民奉上为期12天的“科技嘉年华”。再过些日子,主题为“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的浦江创新论坛也将于5月24日至26日举办,应邀发言嘉宾来自21个国家,共计近150人。

上海一年间,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此重要的三项科技活动联动举办,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融合,为的是营造更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期待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前瞻布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上海始终以前瞻的眼光布局和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一年来原始创新能力有了新提升。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月27日揭晓,其中“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和“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两项成果出自上海科学家团队,并以高票位列前两名。这两项原创成果的后续研究在一年内也分别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创建了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猴及其克隆后代,再创大自然中没有被发现的单条环型染色体酵母。

世界上第一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中)董天晔摄

2018年,上海科学家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原创论文85篇,占全国总量的32.2%。上海“高被引科学家”入选人数达到65人,占全国11.2%。去年,上海共有47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上海牵头完成29项,占全国的10%。

国家实验室筹建布局和框架正不断优化。作为国内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去年4月27日开工建设,建成后对微观世界的研究能力将从拍“分子照片”提升到拍“分子电影”水平。去年11月2日凌晨4点,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顺利完成首轮调试,在光束线出口铍窗处观测到了同步辐射光斑。这是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开工建设以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光源”鹦鹉螺状的建筑外景。海沙尔摄

脑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人口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其在所有疾病经济负担中居于首位,占比28%。去年5月14日,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对于特别优秀的科学家,上海可以采取‘一人一办法’的聘用方式。”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旭院士说。眼下,研究中心新型管理体制机制试点方案已基本形成,将探索综合预算制、科研人员双聘等创新举措。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三期临床取得重大突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世界阿尔茨海默病年度报告》,2018年全球约有5000万名患者,中国约有1000多万。去年7月,由上海科学家原创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三期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显示,经过36周口服治疗,GV-971能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糖类多靶点抗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从而结束这一疾病16年无新药上市的历史。

971主要发明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员在第11届国际阿尔茨海默症临床试验大会上

这一年,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实现经济总量3433.88亿元,增长4.49%。其中,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176.6亿元,增长9.8%,高于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8%的增速。

除了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GV971正在申请上市,还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如呋喹替尼胶囊、奈韦拉平奇多拉米夫定片、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等新药获得国家新药证书;首台国产一体化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MR去年10月正式推向市场,此前,全球仅有2家跨国公司具有研发和生产该设备的能力;此外,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也相继获准上市。

上海科改“25条”,重在拼制度拼环境

今年一季度,市属科研院所的技术合同数量和成交额显著增长,仅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技术合同就有35项,同比增长106%,合同成交额208万元,同比增长288%。“这都得益于今年2月发布的上海科改‘25条’。”上海市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蒋书洪表示,由于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奖酬金提取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从事“三技”服务的积极性。

上海科改“25条”的不少内容在全国先行一步,其亮点不在重金奖励,而是拼制度、拼环境,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特别是释放广大科研人员的活力,在科技工作者中引发了积极反响。

前不久,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31岁博士后邵洋洋,拿到了上海“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发放的第一笔补贴。一直以来,“土博士后”的待遇不尽如人意。去年9月,《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实施办法》发布,入选人员将连续两年获得每年15万元资助。

近日,上海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发起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长阳创谷投入运行。该平台采用企业、高校、政府及社会多元化资本投入的股权结构,在保证公共服务及公益属性前提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高效和市场化优势,以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功能。目前全市已建或培育的功能型平台近20家,推动了一批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值,产业培育的功能开始显现,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比如,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2018年服务产业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不含孵化企业),比去年增长115%。2018年投入建设运行的工控安全、石墨烯等平台也初步实现了百万元级营业收入。

声明: 以上新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果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异议,请联系58336273,本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
声明: 以上新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果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异议,请联系58336273,本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