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
发布时间:2021-07-16 报送来源:上海科协

7月16日,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丁文江等10位科技工作者入选,并将作为上海地区候选人参加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者”的遴选。

自3月起,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工作党委、市科协、市科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市委军民融合办等单位,按照富有先进性、典型性和故事性的原则,兼顾不同类别、不同年龄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省(区、市)推荐候选人不超过10位的遴选原则和要求,共同组织开展推荐、遴选工作。经过各相关单位,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区科协、基层单位科协的广泛动员、逐层推荐、三轮遴选和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10位2021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丁文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他先后创建了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镁材料应用研究工程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让镁材料在航空航天、医疗、能源等行业大放异彩。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等。68岁的丁院士依旧驰骋奋斗在立德树人、科技创新的征途上。

毛献群(女)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

在20余年科研生涯中,主攻某舰艇总体研究设计工作,主持负责多项海军型号科研、预研课题研究任务,先后担任海军某型船的总设计师、海军某基地交通渡船总设计师、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某型登陆舰总设计师等重要技术工作,主持并参加了某舰的课题研究,为国家海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荣获第十届上海市巾帼创新奖及“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

朱振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研究员

栉风沐雨二十四载航天梦,笃定前行六十一星耀苍穹。创新一号、神七伴星、墨子号、北斗三号......他走南闯北转战三大卫星发射场,敢想敢试勇闯四大卫星应用领域,笃定前行铸造六十一星,披星戴月踏上新征程,矢志不渝追逐航天梦,获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

杨世滨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级工程师

获评2019年“第八届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主创者”;2020年“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公司运营负责人和行业的引领者,他始终将“社会责任”勇挑在肩,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带动传统纺织行业科技化转型为己任,不断推动嘉麟杰向着智能化、数字化领域开拓进取。

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我国认定的首位城市规划大师。他开创了智能城乡规划思想和技术方法体系,30多年来坚持在城市规划工程科技实践一线,运用智能规划理论方法体系保障了上海世博会、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中国智能规划学科的世界领先,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心系祖国,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等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在前线,以专业智慧和爱国情怀为祖国贡献科技力量。

胡可一中船集团首席专家,江南造船集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自1982年入职江南造船以来,一直工作在船舶研发设计的第一线,潜心专注于新船型开发、船舶设计和建造技术。他具有极强的前沿技术的敏锐感、独特的专业视点、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精通各型民船的开发设计、丰富的大型船厂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大型科研项目掌控能力。他在国内外海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名望,是国内造船界公认的船舶顶级专家。

胡永红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他提出“精研植物,爱传大众”的建园理念。他主张“植物研究必须为城市所用”。狭窄的人行道内,如何改进土壤让行道树枝繁叶茂?绿色建筑如何配置植物才能为市民提供舒适环境?独创的辰山草地音乐节等系列品牌活动更引领辰山跻身世界一流植物园之列,充分体现植物赋予城市有机生命、改善人居环境。

柳红(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新药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代表,多年深耕药物化学基础研究,在Science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她在重大疾病药物研发中取得突出成果:在多个疾病领域发现10余个候选新药,7个处于临床研究,获国内外授权专利78项,实现技术转让7项,为推动我国新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侯霞(女)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委员、航天激光工程部主任、研究员

她长期从事各类型空间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参与了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专项等多项空间型号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打破封锁、实现空间激光技术的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施剑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从事科学研究38年,他攻艰克难推动无机材料的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他敢为人先,开创面向生命健康的“纳米催化医学”新方向,成功构建肿瘤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体系,提出“催化肿瘤治疗”新策略,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无毒精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他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其中杰青7人,长江学者1人,优青1人。

他们中有的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矢志不移坚持自主创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有的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用科技服务民生;有的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为脱贫攻坚、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重要贡献。他们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科技报国为民的感人故事,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展现了上海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本次学习宣传活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主办,据悉自7月始,中宣部等六个单位综合各单位各地方推荐情况,拟在新华网开展网络点赞活动,8月组织对候选人进行2轮专家遴选,确定10位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将于9月举办发布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