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老唐说:感恩时代、感谢热土、感怀创新人
发布时间:2021-03-19 报送来源:科Way公众号

当我们迎来2021年之时,是对波澜壮阔的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告别,是对十三五励精图治的告别。而此时此刻,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是对即将启程的十四五的无比期待,是对浦东实践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的无限期许。

作为即将卸任的浦东科经委主任,老唐在浦东已经整整10年。

老唐的十年浦东之缘,巧遇中国创新创业的高速成长。

2013年 

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

2015年 

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浦东总装下线;

2016年 

张江成为国内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8年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开工建设;

2019年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交易……

翻开浦东这10年的科创“万历年”:

这些时代画卷中一幕幕壮丽的场景和事件,犹如一份演示文稿,在老唐的脑海中一翻而过。浮现在他眼前的,除了鲜花和掌声,还有那些鲜活的奋斗者面孔和跌宕起伏的背后故事。 

他说,是时代的擎天巨浪、浦东的生机勃勃,以及每一个在这块热土上坚持不懈创新创业的追梦人,给了他最大的前进动力。

老唐说:“我要感恩这个时代,感谢这片热土,也将永远感怀这里的人。”

“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浦东的尊尊嘱托。

 “中国走到了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对于创新的渴求,在过去的10年里变得越来越迫切。”老唐总是这样感恩时代。

10年以前,科技创新像是“维生素”,虽然不可或缺,但还远没有如今这般被全社会认知和认可。

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人口、资源红利,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但在经济蒸蒸日上、百姓富足这一令人欣喜的情景背后,科技创新依然没有真正成为改革开放的主引擎,而在全球,科技创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社会注入持续发展动力的永动机之重要一极。

10年以后,科技创新成了“干细胞”。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唯有科技创新才能“造血”,持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

但核心技术永远是买不来的,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也被一次又一次推翻。在中兴和华为被芯片卡脖子之后,这句话不仅是国内科技界与产业界的共识,也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

放眼未来,创新能力,终究需要自己培养。

老唐在早年从事科研工作期间,经常思考一个问题:科技创新的目的是什么?从经济角度而言,当然是为了产生企业、发展产业,进而对区域经济实现支撑。在中国、在浦东,不乏潜心做科研的人,也不乏艰难做产业的人,难就难在如何将这两种人融合在一起。割裂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创新的时代巨浪让老唐从科研院所走到了浦东,也让他有机会实践和推动自己酝酿已久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理念。

所以,回看10年浦东之路,老唐感恩这个时代。

浦东,是带着历史使命出发的,更应承担起科技创新谋篇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责任。

201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2015年

上海出台科创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将浦东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再到量子、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科技与产业融合领域,浦东渐渐习惯于将创新作为支点。

2016年

浦东率先做出改变和尝试。老唐从位于成山路的新区科委办公室出发,前往世纪大道2001号即将揭牌的科经委办公室。

这是全国首个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两委合并,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难题。作为浦东科经委首位负责人,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兴奋。

随着浦东进入改革深水区,每一次艰难的前行、大胆的设想都有可能触及体制和机制的“天花板”。所幸,市区全力支持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科经委积极倡导院地、校地合作,不遗余力地为浦东引进顶级创新资源。

老唐的一个直观感受是,过去谈科技创新,总被认为是科研机构或是科创企业一个个孤立力量的事。但现在,科创的形态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各个产业、乃至各个政府部门,都在主动拥抱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感谢新区这块热土,让老唐拥有了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和服务更多广大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 

时代的汪洋大海里,每一朵奋勇前行的浪花都值得喝彩。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科技创新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就像你不知道苹果何时掉落,科学研究需要灵光一现,但更多的时候,需要漫长的等待和陪伴。

而老唐想做的,就是培育好更加宽松的、市场化的科研创新土壤,吸引和培育更多的苹果树前来扎根、生长,做一个如守望者一般的公务员。

这些年里,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上海科技大学等一批大科学设施和高校相继在浦东建立和落成,一批科技孵化器从兴起、野蛮生长到走向成熟,一批科技企业从几人、十几人的小团队到走向纳斯达克、港股和科创板上市……浦东的原始创新能力不断累积,创新链条变得更加完善,六大“硬核”产业的产业能级也不断提升。

在老唐看来,所有在浦东奋斗的科学家、创业者、企业家、投资者,都是命运共同体,更是荆棘路上的同行者。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荣辱与共,浦东的科技创新事业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老唐将永远感怀浦东的那些人,那些事。

精彩的电影终将散场,但时代的洋流奔腾向海,时刻都不会停歇。

作为这个时代的亲历者,老唐虽然离开了科经委主任这个岗位,但服务科技创新的激情、期待、守望永远不会磨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浦东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的步伐行稳致远。

老唐说:十年的奋斗,终身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