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 徐汇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流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15 报送来源: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网站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区域面积54.93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1个镇,现常住人口108.83万。

作为上海近代教育的发源地,徐汇始终传承百年教育的历史积淀,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区委领导、区府主导、区域统筹的教育发展机制。至2018学年度,全区共有普通中小学校83所,全区学生12.15万人,全区教职工1.4万人。

徐汇教育始终秉持“优化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之路,让每一个孩子享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教育理念,积极承担全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任务。今年4月22日,徐汇在全市率先召开教育大会,全面推进“双高”战略,即到2020年,率先“高标准”地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高质量”地建成学习型城区,努力打造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教育综合优势突出、与现代化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四大引擎八方助力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徐汇区坚持优质导向、专业引领、主体激发、创新驱动,多方支援,形成多模式共建共享办学格局。通过学区化办学、委托管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强校工程等举措,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区化办学全面开花

徐汇是上海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区,率先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学区化办学全覆盖。出台教师“蓄水池”计划暨增设学区教师编制、开展骨干教师柔性流动;设立学区化办学专项资金,保障学区化办学项目建设。2014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制订两轮学区化办学实施意见,做强顶层设计,引领自主发展;开展学区化办学规划评估和中期推进评估,以评促建,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分设7个学区,通过用活学区单位历史人文资源,更好丰富教育内涵和课堂内容;通过学区内体育场馆、创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跨校选课、远程教学、输出共建等,实现校园文化交融、优质课程共建共享。2017年以来,7个学区共建课程20门,共享课程55门;2018年百余名骨干教师进行了交流轮岗。在上海市绿色指标测评中,徐汇的“校间均衡”指数位居全市领先。今年9月徐汇推出《徐汇区关于推进紧密型学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启动了徐汇学区化办学3.0版本,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委托管理校双联双赢

为使优质资源发挥更大的办学效应,徐汇创新多种委托管理模式,包括对薄弱学校注入优质资源,新建学校引进优质资源、民办学校输出优质资源等,实现结对校双联双赢。通过两轮委托管理,由托管校输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管理等优秀经验。徐汇实验小学、上师大第三附属实验学校、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等3所新办中小学实现了“高开高走”,得到居民的高度认可;紫阳中学、位育实验学校、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等学校成为市、区新优质学校,其中位育实验学校经位育初级中学托管后,地段生源达到100%,紫阳中学经华育中学托管后,地段生源率从35%上升至85%;3位托管校校长经过历练,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新优质学校多点绽放

徐汇从2012年开始启动三年一轮的区“新优质学校”创建工程,以“项目驱动”方式,激发学校自主创建工作,以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为导向,提升中部、带动底部、促进上部,激励学校内涵发展。经过两轮创建,共有34所中小学创建成为区新优质学校,5所学校成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46.9%。自2016年起,徐汇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通过项目分群、自主结合,由群主学校引领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目前已有32所学校自愿加入,形成5个新优质学校集群,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强校工程实验校齐头并进

2018年,上海市启动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徐汇区6所学校入选实验校。从高标准高起点出发,徐汇成立由分管区长担任组长的公办初中强校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包括为实验校分别配备了特级校长、名校长和专家指导团队,配备了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市区新优质初中学校、优质民办学校作为支援校支持实验校的发展,配备了研训员深入实验校教研组带教,配备了督导规范实验校办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校园环境、更新教育教学设备等。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整合,多维实践,立体推进。全区6所实验校分别制订了“一校一规划”,在多方资源助力下,借势借力,齐头并进。强校工程推进以来,田林二中凝聚教师共识,攻坚核心项目,教师队伍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实现了100%教师参与教学诊断、100%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以及100%教师参加跨校联合教研,专业能力持续提升,促进了学校的长效发展。

双轮驱动分类施策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教师是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徐汇坚持师德师能双轮驱动、专业人文并驾齐驱,努力打造一支与一流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质的徐汇教师队伍,先后出台《徐汇区光启人才行动计划(2017-2020)》和《关于加强徐汇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在人才引进、选拔培养、资助激励和住房保障等多方面规定了具体措施。

聚焦立德树人,优化师德培育渠道

徐汇坚持将师德建设放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地位,出台《徐汇区教育系统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多渠道宣传“四有”好教师,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杏坛春秋——师德讲坛”,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英才奖”“园丁奖”等评选,汇编《初心师爱——徐汇区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故事集》。开发师德教育课程,以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为主要内容,构建市、区、校三级师德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师德教育途径。

聚焦教师成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搭建成长平台,完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

一是基于全体、关注个体,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培训。基于全体,即市区校三级联动,实施全员培训;关注个体,即构建个性化专业发展图谱,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区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合作,设计了满足体育、艺术等教师“特殊专业技能需求”的体教结合、艺教结合培训项目,以教师培训转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对照教师职业生涯“准备—适应—发展—创造”四个成长阶段,搭建了“见习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四级专业进阶体系。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卓有成效,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共20所,其中市级12所,区级8所。二是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从青年教师“骏马奖”、中老年教师“耕耘奖”、班主任“育人奖”,到教育系统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班主任)带头人、区名师工作室、区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直至上海市特级教师等,形成梯度发展平台。三是夯实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实施中层干部调训、校长基地跟岗培训、中青班集训等培训计划,建成梯度化培养模式。四是提升校长培养机制。定期举办全区中小幼校长课程教学专业研修班,展开体验性学习,加强校长的个性化培养,举办校(园)长高级研修班,建立6个名校长工作室。五是助推研训员培养机制。以“卓越研训员培育工程”为抓手,精心设计专业研修,搭建基层学校实践锻炼、汇智论坛等多层级的发展平台,助推研训员专业发展。

改革研修模式,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

徐汇教育建立区课程建设专家委员会,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性教学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为抓手,推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学生学习基础素养”试点区项目研究,形成徐汇特色的区域课改经验,创生“三位一体,四元协同”院校联动的教师研修模型,即在教、研、修过程中聚焦关键问题,以“研修课程”的创生为载体,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相互嵌入、有机整合。所有小学和初中基地校完成《课程计划编制》,启动《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提升基层校长的课程规划意识;修订推广《学科教学指南》和《学科教学手册》,扎实推进课程标准的两级转化,提升基层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经过课程教学改革,徐汇教师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成长。2016年以来,新增特级教师7人,特级校长5名;在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中,徐汇入选高峰计划3人,攻关计划主持人4人、学员49人,种子计划学员307人。在2017年第二届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徐汇区共有2项成果获特等奖,6项获一等奖,11项获二等奖。其中,特等奖“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作为唯一的区域性课改典型经验,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作调研汇报。

五育并举四教结合

构建全面全员育人体系

徐汇坚持“全面”“全员”育人,形成“党建引领、学区载体、育人内核”的一体化德育工作格局,积极推进四教结合,创新多维度融合融通育人模式。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完善党团队一体化培养系统

徐汇教育强化党团队一体化的血脉联系,推动徐汇区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与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约,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精心打造“江秋少先队营地”,通过“入队仪式”“十四岁生日”等活动,将仪式感融入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成长中;高中阶段实现青年党校全覆盖,同时与区人民武装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合作,引入区域高校退役大学生资源,担任中小学军训教官,言传身教,取得良好效果。

学区资源共建共享,打造校内外一体化育人格局

徐汇教育与区文旅局合作,共同将区域内65个场馆基地,梳理分为爱国、文化、科技三大类别,打造“徐汇青少年励志地图”电子版,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寻访活动。以学区为载体,充分挖掘区域内丰富的德育资源。天平湖南学区整合多方力量,汇集成“天平30分钟德育圈”地图和“天平风云人物录”,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学段衔接以人为本,构建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

徐汇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各学段之间德育教育无缝衔接,促进大中小学校一体化的德育课程和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一方面,与龙华烈士陵园、钱学森图书馆等场馆深入合作,大力开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另一方面,在区级组织的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中,坚持“一个主题,多元路径,分类评价”,通过细分不同学段学生的任务,使活动能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特点,提高活动参与性与成效。

五育并举融合融通,创新科艺体系列化育人模式

科教结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建立“院士专家进校园”工作机制,创建徐汇区青少年科创中心,成立青少年创客联盟,组建机器人、OM环境项目联盟体,召开“我们的人工智能大会”展示徐汇学生“人工智能”项目化学习成果。完善“以项目实践为特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创新课题研究为内容”的培养方式,推进劳技课程向新技术课程转化,让创新渗透在学习生活中。

文教结合陶冶学生人文情操。不断创新学生艺术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发实施区本艺术教育课程;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打造“非遗进课堂”文化品牌,参与学校达60所,涉及非遗项目32个,5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加强与各类文化艺术团体、机构的合作,实施“交响乐进课堂”“戏剧进课堂”等项目,开展“徐汇学子展馆行”等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体教结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校园体育基础教育水平,开展足、篮、排三大球联盟建设,鼓励乒乓、羽毛球、网球等三小球项目进校园,建成“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8所,获批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试点区”。首批成立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构建三级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徐汇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始终保持全市领先。

医教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全市首创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一体两翼”运作模式,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内校外全覆盖,100%中小学成为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4所学校成为市示范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一校一医”机制,与区域三甲医院合作建立“学生生命绿色通道”,建立“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基地”。加大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力度,2018年,徐汇区成功申请成为“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