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申城群文工作者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的佳作 逐步形成体系化创作机制
发布时间:2019-10-16 报送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10月9日至13日,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决赛举行。这项市级赛事有着令人惊异的参与度——初赛阶段,3万余名市民舞者组成近千支团队参赛,不分男女、无论老少。

“365天不落幕”,成为上海市民文化生活的写照。今年5月,三年一届的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在沪颁出。3件“上海出品”的原创新作夺得大奖,获奖数量与湖北并列第一。“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各个节目旋即投入惠民演出,下基层、进社区,在一线观众的掌声与评价声中重新打磨、提炼。

正如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

五年来,上海的群文工作者扎根基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脉搏、表现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需求、反映百姓心声的原创佳作。“上海已经形成体系化、完善的群文创作机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刘彦君表示,“群文多是小戏小品,它们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碰触社会焦点、热点,捕捉身边的事、身边的情绪。”

佳作力作无一不扎根生活

今年,上海共有7件作品入围群星奖,是群星奖评奖改革以后,入围作品数量最多的一届。作品涉及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不同艺术门类,无一不是扎根生活的力作。“离开百姓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壤,群众文艺难出好作品。”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说。

火热的现实生活,成为群文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今年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中的群舞《冲上云霄》以国产大飞机试飞员的视角,展现翱翔蓝天的中国梦;情景打击乐《办公室的故事》讲述中国芯片的研制故事;小品《他乡·故乡》关注新上海人的生活与情感;时下热点垃圾分类也被排成小品《垃圾分类狂想曲》,通过拟人手法讲述偷倒垃圾的危害。

由上海群文工作者创作的作品,更离不开“上海元素”。群舞《红韵》、小品《从军志愿书》、苏州评话《捍卫者》等,以红色文化为题材,描绘了上海的红色基因;群舞《稻花香里说丰年》中有金山卫田山歌,《土布寄情》中有青浦非遗;小品《味道》以黄浦区老字号馄饨店“香得来”的传承故事为蓝本,演绎出老弄堂的人情味。

“浦东宣卷、浦东说书、上海说唱、沪书等土生土长的曲艺类作品,令新人新作的曲艺专场充满海派风情。”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吴文科曾在看完节目后欣喜表示,“看到了群众文艺创作者对上海本土资源的挖掘。”

以老带新,壮大青年创作队伍

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建设。近年来,上海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群文人才,并通过多种举措培育群文创作人才,年轻的创作力量不断壮大。“以市群艺馆为例,平均年龄30多岁,并且一直在下降。”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吴榕美介绍,加入群文团队的都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美术、音乐专业,也有雕塑、戏剧专业等,“专业人士进入群众文艺创作队伍,才能为老百姓设计有文化艺术内涵的作品,也让群文愈加年轻化。”

一群活跃的中青年创作者正接棒成为群文创作舞台上的主力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的“85后”杨迿,在静安区文化馆工作,曾凭借自编自导的小品《亲!还在吗》摘得2016年颁发的群星奖。他说,群文创作必须跟上观众的接受度,所以风格上“接地气”,但并不意味着不专业,“公共文化服务寓教于乐,要兼顾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更少不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众多资深群文工作者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接班人,帮助年轻创作者成长。今年,虹口区金牌编剧俞志清和“新人”程蕾一起创作了小品《朋友》,关注上海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度出现断层的曲艺门类,既有谈敬德、徐开麟等老一辈创作者在默默耕耘,也有更多以新作登上舞台的年轻面孔。黄浦区文化馆馆长孔晓敏介绍,依靠总分馆制度,区里充分挖掘分馆人才、团队,通过选拔、合作、打磨等方式,积累更多的年轻人才与新作品。

完善群文创作机制,打磨精品

在从文艺创作的“高原”向“高峰”迈进过程中,上海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常态化的、系统性的群文创作机制。“从新人新作的层层选拔,到群文创作基地的引领示范,再到市民文化节搭建的展示舞台,上海群文创作形成了‘创新品、勤打磨、出精品’的良性循环。”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总结道。

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被视为群星奖的预选赛,作品只有获得优秀奖后,才能拿到群星奖上海地区选拔的“入场券”。对接这一市级展评展演,各区设立了区级新人新作选拔机制,而街道又对接区级舞台进行选拔,全市200多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都被纳入创作体系。庞大的创作主体,加速助推群文原创;层层对接、层层选拔的体系,督促各创作主体年年出新品。“在上一届群星奖没有落幕的时候,新的创作早就开始了,上海的群文创作呈现出常态化特点。”王晓宁说。

几乎每一部群文力作,都脱胎于此。等到原创作品诞生后,上海继续通过巡演、赛事、节庆、公共文化配送等各种渠道、平台的展示展演,推动群文新作从新品到优品再到精品的转化。“可以说,在踏上群星奖的舞台之前,所有作品全部经历了区级舞台、市级舞台的历练,演出场次不下几十场。”上海市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叶笑樱说,群文创作没有捷径,“勤打磨才能出精品。”

上海市民文化节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的“节”,365天不打烊不落幕,为各门类艺术创作者创造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五年来,群众舞蹈团队“舞”进国际舞蹈中心,少儿美术作品进入中华艺术宫展示,群众合唱团队在文化中心引吭高歌,市民创意作品亮相环球港……撷取任意一组画面,人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申城群众文艺创作欣欣向荣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