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投入使用——“加速器”催化成果转化 “强磁场”汇聚创新资源
发布时间:2019-10-10 报送来源: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网站

位于鼎源路的实验室刚装修完不久,设备仍在陆陆续续进场,研发人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各种试验……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近期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投入使用,平台现阶段正聚焦高端功能材料、二氧化碳循环等低碳技术、绿色碳转化等进行科技攻关,5G通信、生物医药等产业所需材料的研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以创新源泉浇灌产业森林,才能在高原上构筑高峰。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只是松江近年来不断打造创新集群的一步“先手棋”,如今,生物医药制造业基地、人工智能基地、G60脑智基地、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等多个创新集群先后出现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为独具区域特色的科创风景线。

剑指“卡脖子”难题打造研发转化新高地

科技创新慢不得,必须以奔跑的姿态争分夺秒。由于目标分散、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缺少整体解决方案等问题,低碳能源技术一直很难跨越从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松江区携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于2017年共同发起成立的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瞄准了这一行业痛点,在低碳技术产业服务与创新上发力,努力缩短技术和市场之间的距离。平台执行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慧坦言,这些领域的生产技术目前大多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国内没有现成的技术,“但是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团队很多都有在海外公司工作的经历,他们回国以后,非常希望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实现前沿技术的本土化,攻克这些‘卡脖子’问题,我们感觉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也希望尽快作出贡献”。

作为上海市首批启动的18个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目前平台有4800多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来自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所、高校的专家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共同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支撑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创新力量,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成果转移转化短板来部署建设。区科委负责人分析,功能型平台具有功能综合性、服务公共性和网络枢纽性的优势,既是新产业、新技术的策源地,又是连接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桥梁,还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加速器。“以研发与转化为核心的功能型平台落户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有利于让‘单打独斗’的科研资源连成一张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网。”

继上海低碳技术创新功能型平台后,今年9月17日,松江新材料产业领域再落重要一子。上海陕煤高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落户松江,注册资金20亿元,后续投资超过30亿元,未来将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深化沪陕两地深层次合作,建设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化基地,又一个创新集群正在松江加速形成。

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创新资源汇聚“强磁场”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打造创新集群,培育特色产业是基础。

生物制药领域的复宏汉霖、修正药业,生物制品领域的坦泰生物、万力华,医疗服务领域的新开源,医疗器械领域的易固医疗,医疗设备领域的碧云天,医用可吸收生物材料领域的昊海生物……目前,松江生物医药企业基本覆盖产业链各个环节,2018年,全区生物医药经济总量达190亿元,全市七大生物医药制造业基地之一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在凸显。

保隆科技多年来坚持深耕汽车部件制造,有望用智能感知技术让无人驾驶成为现实;不久前,柯马携多款重量级机器人科技产品亮相第三届商飞国际科技创新周,凭借明星产品肌肉辅助外骨骼MATE“吸粉”无数;科大智能日前与京东云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开始布局云计算、探索大数据。随着龙头企业们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和大胆谋划,国家火炬上海松江洞泾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已初步形成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制造,到中游本体制造,再到下游系统集成服务的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

松江的特色产业还远不止于此。

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5G产业基地、松江大学城双创集聚区、G60脑智科创基地、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特色产业基地都在不断释放虹吸效应,形成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的“强磁场”。

创新关乎命运,科技引领未来。“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打造好每一个特色产业,为松江形成更多的创新集群奠定了基础,也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基因更加强大。未来松江还将在培育创新集群上持续发力,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力量。”区科委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