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今迎成立6周年 推动改革任务全面落地上海始终在路上
发布时间:2019-09-29 报送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成立6周年的日子,在临港新片区火热建设的大背景下,上海自贸试验区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实施国家战略,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全面落地,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自贸试验区,上海始终在路上。

外商纷纷增加投资

6年前的9月29日,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外高桥挂牌成立,保税区域由此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发区和核心区。6年来,保税区域先行先试,开展了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探索试验,为全国贡献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布了全国首份负面清单,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6年来,保税区域新设外资企业8000家,其中92%以备案方式设立,有9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222个项目。

上海自贸区还率先试点了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模式,放开对市场主体境外投资的管制,除了敏感地区和敏感行业外,实行境外投资备案制。6年来,保税区域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1409个,中方对外投资总额达到518亿美元,占上海市36%,投资目的地覆盖美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

在金融、航运、贸易、文化、专业、社会服务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上海自贸区先后推出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6年来,保税区域累计落地扩大开放项目2441个,占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大开放领域项目数的81%,在26个领域实现了全国率先开放。

复合型总部逐渐崛起

施坦威是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之一,也是伴随上海自贸试验区一路成长的总部经济体。在2013年之前,施坦威在外高桥只是一个贸易公司,负责施坦威钢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而如今,施坦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三大地区总部之一,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8%,每年向全球销售钢琴达到500台,其利润更是超过其他两家总部的总和。

公司高管坦言,正是由于上海自贸区实行的复合型总部政策,让企业的总部功能发挥得越来越顺畅,全球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施坦威只是一个缩影。6年来,总部经济已成为上海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截至2019年上半年,保税区域培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总部、大企业总部、区域性总部等各种类型的总部企业263家,特别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00家,比6年前增加66家,占全市14.6%。

区域产业转型未来可期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保税区域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企业设立情况看,截至2018年底,保税区域现有注册企业37933家,其中属于传统产业的贸易类企业18841家,占企业总数50%,而挂牌前这一比重为62.8%;属于新兴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类企业9678家,占企业总数25.5%,比挂牌前增加18.6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2963家,占企业总数7.8%,比挂牌前增加6.4个百分点,金融类企业1274家,占企业总数3.4%,比挂牌前增加2.8个百分点。

从经营收入情况看,新兴产业已成为保税区域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点。2019年上半年,租赁服务收入完成125亿元,增长15%;技术服务产业实现服务收入120亿元,增长12%,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和大数据服务企业增长超过20%。

上个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挂牌成立。上海自贸改革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