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后可获千万元以上奖励,这个团队日前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政中受益
发布时间:2019-05-20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19/5/18/074275f2-0fbc-4823-8805-ebbf44f90187.jpg

成果转化后可获千万元以上奖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温兆银研究员团队日前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政中受益。他现在还有一个身份,上海奥能瑞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首席科学家,“再过几个月,我们生产的高安全性钠镍电池就能出成品了!”

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是制约大容量储能技术应用的关键瓶颈,而降低界面阻抗是实现电池在高功率条件下长期安全、稳定工作的核心。一直以来,仅美国GE公司等极少数国外机构掌握相关技术。从2006年开始,温兆银带领团队开展了钠镍新型安全电池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成本及性价比等关键指标已赶超国外产品,实现了安全储能电池核心技术向国际领跑转换。

令人欣慰的是,该电池技术在2017年以5500万现金和500万作价入股实施了转化,获北京首科三新基金A轮2.4亿元投资。在温兆银研究员带领下,团队完全自主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条高集成度、自动化钠镍电池批量化生产线已在上海嘉定建成,目前已进入装备调试阶段,乐观估计今年9月就能出成品。作为一种新型零排放无污染的高能绿色电源,钠镍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的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存储、电动汽车和载人潜艇等。

“这笔奖励是对我们工作实实在在的认可,对我们的团队来说也是极大的激励。”温兆银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为了全身心投入产业化工作,该团队已有8人签订了离岗创业协议,他们都是钠镍电池技术的尖兵,个个身怀绝技。吴相伟研究员就是其中的核心之一,他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有挑战性,以前在实验室就想着把科学做到极致,现在明白了做产品就要做出竞争力。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news/2019/5/18/5d009405-62b8-4666-9c51-e36cc4898105.jpg

温兆银(左五)和部分团队成员

“我们希望所里能冒出更多的获奖大户,相信有了好的政策能激发大家的潜力。”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说,2017年6月《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出台后,我所制订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为提高科研人员获得感,所里提高了个人在技术转让与许可所获收益中的提奖比例,最高可达52.5%,并提高了个人奖励股份比例至55%,其中核心人员占股不低于27.5%。该所已有两个研究团队成果转移转化超过5千万元,分别可获2500万元以上的现金奖励。

一般而言,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市场评价与学术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了从市场评价的角度进行培育,该所重点抓了三个“一公里”,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最初一公里”,从应用研究到小试研究的“关键一公里”,从小试研究到关键化技术研究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该所还实施了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对于基础研究人员,延长考核周期,以理论成果实际水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评价指标,强化个人贡献考核,让这些人员可以心无旁骛地做科研。对于技术研究人员,注重团队集体考核,以成果的实际应用、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作用为评价指标,让科研人员通过其承担的任务实现高收入。对于产业化研究人员,重点考核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情况,以及技术对产业发展的贡献,人人有机会在转移转化中获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