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动真格的咨询会上,专家们关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金句频出
发布时间:2019-05-17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你们的开题报告对于国际形势严峻的一面判断还不够,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充分认知。”这是一场动真格的专家咨询会! 5月16日下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国际咨询开题会暨高端专家咨询会召开。没有什么客套话,专家们在会上直抒胸臆。

上海历次转型都曾依托“外脑”

就在上个月,罗兰贝格、安永两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中标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咨询项目”。其实,上海历次转型都曾依托国际咨询的“外脑”作用。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江浩说,虽然只是一场开题会,没想到有这么多知名专家前来“把脉”。他介绍了需要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与科技前沿领域,建议从基础、投入、成果三个主要方面建立多维度评估模型,来对比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上的优势与潜在不足。

安永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战略咨询合伙人孙毅认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需遵循“势”“道”“术”的整体逻辑自上而下地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以上海为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中心,具备了研发创新的核心资源能力,以及科创应用赋能的需求和空间。

不能因为别人议论我们的制造业,我们就不提了

“听说我们要讨论的问题,需要跨越30年,内心升起敬畏感。”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说,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有充分认知,全球经济继续维持负数态势,但动力减弱、风险震荡。对国际形势严峻一面的判断,要更充分些。

我们国家在力推制造业、信息业、服务业的融合,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器、兴国之基,不能因为别人议论我们的制造业,我们就不提了,没有了制造业,我们的创新为谁服务?信息业与制造业,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众观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企业都在生产服务业的重大转型中寻求机遇,这一点与科技创新没有任何矛盾。中国的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上海的服务业在GDP占比中超过70%,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在衰退,恰恰相反,制造业也在前进,但是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希望能够研究这个结构变化。

他建议,一定要把短板看清楚,有勇气找出来,才能补上短板。关键技术我们掌握的还远远不够;制造业、信息业、服务业的融合还不够;全球性经营能力亟待提高,中国经济总量在两三年超过美国,是大概率事件,但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只有十分之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树立自己的品牌。

“人无我有,上海有什么?人有我优,上海该做什么?人优我特,上海就要非常独特。人特我合,上海也要成为特的一部分。”对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咨询报告,周汉民期待能有这些“焦点”要素。

上海要下狠心让一些企业成为领军企业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加强开放体系的建设,这个一定要破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说,要看到我们的人才、市场、资金、需求场景的优势,如何在科创中心建设的征途中有一席之地,比如利用消费市场,来吸引全球的创新力量。

她认为,现在创新主体由传统的学院派变成了新型的企业家,要认识到金融资本的介入和作用,上海要下狠心让一些企业成为领军企业。为何深圳没有多少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创新却能做得这么好?要看到上海的创新短板,我们的人才结构,距离真正的创业者还有差距。

在她看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靠新型的举国体制,但目前存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不清晰和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在体制机制改革下功夫,包括薪酬制度、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想要有更多独角兽,先要有草地、灌木和昆虫

“企业家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家太少了!”上海社科院原院长王战说,这是上海相比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最薄弱的环节。最近,上海鼓励设立民营企业总部,这是一件好事。建议借科创板东风,为这类企业在上海办公创造条件。想要有更多的“独角兽”企业,先要有草地、灌木和昆虫等生态环境。这样若干年后,不经意就会发现,很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冒了出来。

王战认为,“十四五”时期,是我们面临国际环境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最关键时期。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要抓重点突破,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一突破,氛围就来了。”什么最能体现上海的比较优势?在他看来,第一是数字经济,包括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第二是生态经济;第三是健康经济,这一点上海特别有优势,能出新药;第四是智能制造。

“政府要营造宜居的营商环境。”王战讲了一个故事,美国一家软件公司,一直犹豫是落户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还是到中国上海来。后来,他们到上海来考察,立即决定留下来,因为这里的宜居环境吸引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