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协同创新 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同城化合作
发布时间:2019-05-15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文汇报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已服务国内外290余家单位,其中来自苏浙皖等长三角用户的使用频率极高。

为蛋白质晶体拍一张照只需0.1秒,对蛋白质超大复合物进行接近原子分辨率的观测,相当于看清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在上海张江,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的高规格实验室相当“硬核”,已经累计运行超过53万小时,面向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用户开放。

打开这一“国之重器”的用户分布图,记者发现,以上海为中心画一个圈,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区域已被“高频”覆盖。这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五年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长三角城市之间正从同质化竞争走向同城化合作,区域协同创新渐入佳境。

开放大科学设施,长三角用户使用频率极高

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预计到2025年,这些设施将全部建成,届时上海将吸引更多世界各国科学家前来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科研重镇”。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就向全球科研用户敞开大门。截至去年底,该设施已服务国内外290余家单位的4822个课题,其中,来自苏浙皖等长三角用户的使用频率极高。据透露,这些国内外用户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718篇,包括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国际刊物上发表的39篇高水平论文。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南邻上海科技大学,西连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东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海科路园区,蛋白质设施从地理位置上进一步加深了张江科学城的区域集成化优势,推动上海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资本赋能区域创新,催生现象级企业

无人值守的人工智能书房,酷炫的屋顶花园……作为张江科学城“五个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工厂改造而来的张江国创中心“变身”全国最大的单体众创空间,成为张江北区未来重要的产业聚集地。

就在最近,来自美国硅谷的创业加速器——PlugandPlay宣布把长三角区域总部落地张江,这将是PlugandPlay全球第二大科技创新中心。为什么选择张江?PlugandPlay中国管理合伙人、首席执行官徐洁平说,看中的正是长三角协同创新的优势,“背靠张江这片科创热土,在此设立区域总部既可深耕本土,服务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初创型、成长型科技企业,又可借助自身的全球布局及大企业资源,跨境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既可联合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又可发挥平台作用,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注入活力。”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露告诉记者,张江拥有大批创新创业孵化器,专注于在长三角区域内发现、培育和催生现象级科创企业,通过资本赋能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以“开放式创新程度最高,运用型创新要素最集聚,改革试验举措最丰富,主导产业成果转化率最高,科技金融活力最显著,创新创业者最向往”为目标,张江国创中心将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三大领域。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张江发挥着核心承载区作用。根据《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包括国家电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张江科学会堂等首轮涉及的73个“五个一批”项目已全面开工,其中32个项目已完工。整座科学城正朝着“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迈进。

“长三角科创企业”全流程高效运转

以技术为纽带,沪上众多科创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也让长三角协同创新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璐泓环保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已在水环境治理领域潜心创业了十多年。“我们从分析长三角的优势行业出发,为医药、能源、化工等制造业企业定制水污染防治解决方案。”璐泓公司董事宋红坤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营业收入有望达到3亿元,计划年底申报科创板。有意思的是,宋红坤把公司称作“长三角科创企业”。在他看来,只有借助区域协同创新、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高效运转。

复旦科技园总经理王伟介绍,在软件和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建筑设计、节能环保、文化教育等领域,园区已聚集了一批优秀企业,其中大多把触角伸向了长三角。

事实上,复旦科技园自身也在实践跨区域发展:从复旦科技园海门基地到花桥·复旦科技园创新中心、宁波复旦创新中心等,园区的溢出效应正在长三角区域显现。而上海交大科技园也在杭州、嘉兴、常州、常熟等地设立科技园分园。大动作频频的大学科技园无疑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提速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