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是如何练成的?这位东航人为何能脱颖而出?
发布时间:2019-05-05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又获奖了!42岁的吴志巨是东航技术公司虹桥维修基地定检维修部结构车间主任,在他的工作室里,可以看到许多和他有关的奖状、奖牌。这一次他获得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人阶级最高奖项之一。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比年轻人还强

是什么让吴志巨脱颖而出?在他自己看来,或许是“踏实、肯干、肯吃苦”让他一路成长。

飞机维修是民航企业最辛苦的工种之一:夏天要在70度的高温下穿着防护服工作,冬天要在0度以下的天气中露天迎风作业,甚至遇到雷暴雨天气也要坚持工作;为了保障航班准点,维修人员任务繁重,有时要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

飞机维修同时也是民航企也要求最高的工种之一:在飞机上,哪怕是0.001英寸的凹点也有可能影响飞机性能,甚至影响飞机安全。为了确保安全,维修人员必须熟练使用各种高精度的设备和仪器,反复检查维修项目,甚至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干完活还不放心,总要回去再看一眼。

从2003年实习开始,吴志巨已经在东航呆了16年,如果没有“踏实、肯干、肯吃苦”这些特质,他也不可能至今仍呆在一线维修岗位。不过,仅仅埋头干活恐怕也不足以让他获奖。

在徒弟吴彬的印象中,吴志巨的学习能力很强,非常关注行业最新动态。“他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年轻人还强。”

吴彬举了个例子,过去油箱发生滴漏,维修十分麻烦,需要先排空,然后靠维修人员目视寻找漏点。这种方法不能精确定位,只知道滴漏在某个范围内,针对这一范围维修,因而返修率很高。吴志巨了解到国外最新的检测仪可以精确定位漏点,就建议东航引进。这款仪器国内没有应用,厂家的教学只介绍了基本使用方法,吴彬和同事都不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但到货两天后,他们发现吴志巨已经对新工具了如指掌,介绍功能时头头是道——他已经把全英文的产品手册吃透。

为企业节约维修成本上千万

翻看吴志巨的简历,可以发现他和他的团队拥有非常多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已经为东航节省直接维修成本上千万元。

据了解,目前大飞机都是进口的,所有的零件甚至是飞机上的贴纸也都依靠进口,维修成本很高。以名为“飞机外表气动标牌”的贴纸为例,一张13厘米见方,写着“紧急出口”、“open”、“推”等内容的纸片,进口价格竟要上千元,而这样的贴纸一架飞机上要贴几十张。

吴志巨和团队利用新材料制作出的国产贴纸,价格只有进口贴纸的1%。

价格昂贵的主要原因是制作工艺被国外垄断,国内制造不出能够在万米高空耐受气流冲刷,长时间使用不掉落的贴纸。

为了制造出替代产品,吴志巨带着团队先后对10余种不同的表面处理剂、助粘剂、外表保护层进行了试验,并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希望能够获取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改变外表标牌的材质,利用更加薄并利用静电附着技术,提高贴合力;同时,还使用激光雕刻技术,使得印刷文字不易被风蚀……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国产贴纸终于诞生,价格只有进口价的1%。一旦正式应用,一架飞机就能节约好几万块。

在所有创新中,知名度最高的是A330反推整流罩自主维修项目。2014年吴志巨和他的团队发现A330飞机的反推整流罩经常会有撕裂现象,单次送外维修的费用在50万元左右,并且修理周期较长,影响了航材的周转和一线的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车间经过自我评估以及对外观摩学习后提出设想——建立东航A330反推整流罩自主维修能力。

“自建能力其实很难,很多方面我们都要白手起家,比如定位工具就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吴志巨说,“在新型材料胶接固化方面,由于我们没有数据,只能一次次地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实施一年便节约直接维修成本772.4万元。

记者问吴志巨:“为何你能想到并且实现这些创新?”他回答说:“踏实、肯干、肯吃苦是基础,只有深入一线,认真学习,把所有的问题吃透、搞懂,你才能创新。”在维修时,他不仅要了解怎么修,还要知道背后的原理,了解为何要这么做。“了解为何这么做后,你自然会去想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法。”

吴志巨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它的更换价格高达7000元。“一般来说损坏的都是内部的弹簧,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直接更换弹簧,一个弹簧只要几块钱就够了。”在他看来,类似这样的创新机会还有很多,如果能做到自己修理,企业就无需支付高昂的品牌溢价向国外的飞机零部件制造商购买完整的零件。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零件,整个更换要7000元。

言传身教培养年轻人

吴彬说:“吴志巨在用人上不看资历,年轻人有才就用。他会引导年轻人独立思考,提升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015年,吴志巨被聘为东航首批十大首席技师之一。同年10月,以他名字命名的“匠新笃巨”东航首席技师吴志巨飞机维修技术劳模工作室成立,后于2018年改名“吴志巨飞机维修技术创新工作室”。

“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攻克生产上的难题,二是传承老一辈的作风和技术,三是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吴志巨说,工作室配备了电脑、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车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在吴志巨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缺想法,但缺少一个实现想法和将新东西创造出来的平台。

邓宇浩是一名工作3年的年轻机务人,2018年,他发现波音737后缘襟翼整流罩支架上的轴承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按照工作手册上的维修方法,需要更换整个襟翼整流罩支架。但更换襟翼整流罩支架的单价超过10万元,而更换轴承单价不到2100元,这让他思考是否能制作出一种能将轴承单独取出来的工具。

吴志巨有意识地引导邓宇浩自己解决问题:“我鼓励他放心尝试,有问题可以找我们讨论,但牵头的必须是他自己。”

在吴志巨的鼓励下,邓宇浩工作之余便借助工作室的电脑画图,然后用3D打印机将设计的工具打印出来。第一次尝试,他发现自己考虑得不够全面,制作的工具缺少定位能力,于是又重新设计、制图、打印。多次尝试后,他成功制作出合适的工具。在接受采访时,邓宇浩表示:“看到第一个轴承被压出,我心里真的蛮激动的,很感谢工作室各位技术大咖的鼓励和帮助,这次经历也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干劲,让我觉得我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吴志巨也因发现了人才而高兴,他笑着说:“这孩子适合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