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虞先濬:节日依然两点一线,“并不觉苦,反觉更踏实!”
发布时间:2019-05-05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五一劳动节,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来说,与平日无甚两样,“看看病人看看书,医院与家庭,我的生活基本还是两点一线。”这位新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1994年毕业后,所有假期几乎都是这样过的,“其实我并不觉得苦,反而觉得很充实,来到医院、来到科室,我的心就踏实了!”

虞先濬在手术。

9年前,肿瘤医院胰腺外科才刚起步,初创阶段仅3名医生7张床,而今46名医护人员即将150张床。时间证明了一切的拼搏和努力:虞先濬带领团队先后创建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已创造国际单中心同类手术量超过1000台的记录。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肿瘤医院的成绩单却相当漂亮: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延长40%,达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增效减费,均次医疗费用较上海平均水平低1万元。

“成就今日,全因天时、地利与人和”

与老师倪泉兴教授共度生日。

虞先濬工作时极致认真,生活中风趣幽默。谈及学医,他回忆“那是母亲对他的期许”。作为教师的妈妈曾被误诊两次,皆因华山医院专家及时纠正得到规范治疗。高考时,他义无反顾地报考原上海医学院,并在“华山班”学习,师从我国知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2010年虞先濬在导师带领下,来到肿瘤医院开启“创业之路”。

“有时你不得不前进,因为前后左右所有的人都在帮助你、推着你”,虞先濬谦逊表示,“之所以有胰腺肿瘤研究所的现今,全因天时、地利与人和”。9年艰辛创业之路,在他口中轻描淡写,数据却不会说谎:研究所每年承担上海市三分之一胰腺癌手术,二分之一(1.5万例次)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虞先濬本人主刀胰腺癌根治术年均600余例,累计为4000余例患者实施高难度胰腺手术。

作为最难治的癌症,想要攻克胰腺癌并不容易。他带领团队连续数年攻关,常有逼到绝路之时,“坚持再坚持,总会柳暗花明”,凭借毅力与信念,虞先濬实现了科研与临床的突破。多年来,国际领域术后胰瘘发生率一直高居15%左右,找不到解决之道。由他创新发明“乳头状残端封闭型”胰肠吻合新方法,主持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权威期刊《Surgery》杂志上,将术后胰瘘率降至7%,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获得满意疗效。

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提出“三个对半开”

身为科研临床两手抓的医生,虞先濬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他与妻子,偶尔会想起在美国休斯顿留学的时光,“那真是唯一奢侈的慢节奏生活啊!”回到国内,无论医院还是家中,他总是风风火火,家人因而给他起了绰号——落帽风(源自包公戏,形容步履匆忙、走得急快)。

宝贵的时间里,怎样做出最大效应?这位学科带头人直言:遵循学科规律,是发展的关键。胰腺癌与其他癌种不同,正因难治,医学还没找到最有效方法,科研显得极为重要。他提出,胰腺学科发展需要三个“对半开”:科研临床对半开、内科外科对半开、开放微创对半开。

CA19-9,是胰腺癌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检验常会存在“假阴性”,患者预后差。虞先濬带领团队甄别不同胰腺癌人群,建立血清生物学标签,提高手术有效性,成果弥补了之前的缺陷,解决了“假阴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与预测问题,极具临床实用性……一系列研究指导临床逐步建立基于筛选和分型的个体化手术综合治疗策略,大大改观了胰腺癌患者的疗效。

曾有一度,胰腺为何设置内科受到争议。但基于临床的难题迟迟找不到答案:胰腺癌化疗始终缺乏实用、简便的个体化方案,临床医生仍属于盲目经验用药。虞先濬发现,通过超声内镜弹性应变率比值这一无创方法,可区别不同化疗方案在患者中的有效性。这一成果指导了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填补了疾病精准医学的空白,有效提高了病家的长期生存。

虞先濬最后描绘蓝图,“第一个10年我们中心站起来了,第二个10年我们还有更远大目标,做成最大规模的胰腺中心,未来将囊括规范多样的内科、高端精准的放疗……相信以后将有更多病人从医学进步中获益,胰腺癌彻底摘到癌中之王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