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奔向全球科创中心的上海正打造出这些“硬核”
发布时间:2019-04-22 报送来源:上观新闻

https://images.shobserver.com/news/690_390/2019/4/21/7370b269-4112-42d8-a1dc-609cc625f283.jpg

太酷了!

在张江科学城展厅内,来访者被“鹦鹉螺”形状的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释放的“能量”震撼了!其中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能把十个太阳的能量聚集于一根头发丝”,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能还原宇宙大爆炸场景”。凭借“超能力”,“上海光源”开启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窗。2016年,科研人员利用“上海光源”解开了埃博拉病毒入侵的密码;而对眼下正蓬勃兴起的纳米科学、微加工等前沿技术,上海光源成像站可提供的静态分辨率已达0.8微米。

在“最强光”旁边,“中国芯”正在崛起。“华虹集团旗下华力二期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去年正式建成投片,是国内已投产生产线中最先进的一条。”华虹集团战略投资部部长陈宇峻指着一座工厂模型说,未来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的月产能将逐步爬坡到4万片,最终具备14纳米三维工艺的高性能芯片生产能力,基本上满足国内中高端芯片需求。

经过20多年建设,张江科学城已然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窗口。一个个“硬核”,更是上海奔向全球科创中心的一个缩影。

2018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市GDP比例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1年的13.3件提升至现在的47.5件。随之而来的,是高水平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上海“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与“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入选,分列前两位。阿尔茨海默症的世界级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等一批重要原创成果,令世人瞩目。

创新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浓度”。

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过程中,上海既有大科学设施、计划,也有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培养出大量“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创新企业。

如今的上海,正成为“双创”活力迸发的热土。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已超过600家,覆盖38万多科技类创业者。同时,在厚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上,不断夯实“厚度”;在挖掘优势集聚资源要素上,不断跑出新“速度”。

在双创领域有着“国赛”美誉的“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上海企业数量连续五年居全国首位。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王翌博士深有感触,上海有完整的创业生态,可以满足不同创业阶段需求。他创立的“英语流利说”2013年落地复旦科技园,如今旗舰产品“英语流利说”APP用户已超过一亿。

与王翌一样,傅利叶智能科技创始人顾捷,也在上海这座“双创”乐园中,用技术实现自身价值,改变着这个世界,其自主研发的辅助康复的“外骨骼机器人”,打破了一台售价数百万的“奢侈品”定位,摆脱国内行业对进口的依赖,同时已出口20多个国家。

创新是全球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上海正在创新的征途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