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工智能城市是啥样? 专家认为特点是“互联”和“共享”
发布时间:2019-04-15 报送来源:上海科协

在5G时代来临之际,人工智能不可避免地将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领域,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城市会是什么样的呢?

近日,在春意盎然、樱花绽放的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中德未来城市联盟、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主办的“中德工业4.0与人工智能城市”研讨会成功举行。在本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展望了未来人工智能城市的一些特点。

德国工程院院士,来自波鸿鲁尔大学的Michael Abramovici教授带来了题为《工业4.0 ——智慧城市的样板?》的报告。

他认为,万物互联网是工业4.0的引擎,传统的产品在工业4.0时代都将成为智能产品,组成智能产品系统。万物互联网也是传统城市转型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触发动力。5G是未来智慧城市存在的技术基础,未来的城市各处都会装有传感器,所有的基础设施都会连接在一个中央设备上。这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城市,也是注重分享的城市空间。比如,当城市的一个地方出现了事故,临近医院的救护车就会收到指令,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他也指出,由于城市规划拥有更多人为因素和系统的复杂性,未来的智慧城市必须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开展规划者、决策者、服务提供者、大学和科研院所间更广泛的协同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振宇院长围绕“信息化催生共享建筑学”主题进行了探讨。他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追求秩序,到追求功能、多元化和生态化,一直到如今的追求共享化。

他认为,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建筑和城市的设计策略出现了五对新的矛盾,那就是算法和体验的矛盾、共享和专属的矛盾、环境和建构的矛盾、社会和美学的矛盾、当代和传统的矛盾。信息化必然导致设计理念的变革,进入信息社会后,建筑可能不必像原来的建筑那样像某种建筑,走向共享是未来智能城市的一个趋势。他介绍了一些案例,比如在深圳建科大楼里,建筑功能包括实验、研发、办公、学术交流、休闲活动、生活配套设施及地下停车等,这里就有科研院所,有中小学生的活动场所,还有各种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室。又比如在常州,某个中学、小学和全民健身中心组成了一个共享教育的空间,这里的体育老师白天负责孩子的体锻,体育设施白天给学生使用。晚上,体育老师就成为了市民的健身教练,体育设施向市民开放。体育老师的收入也有提高,60%收入来自学校,40%收入来自全民健身中心的培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