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自主研发or授权研发,哪一个更适合?
发布时间:2019-04-14 报送来源:张江头条

近日,由张江头条联合浦发硅谷举办的 “2019·中国科创企业展望”系列沙龙之医疗健康专场在张江药谷成功举行。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凯恵睿智总经理项骏、和誉生物副总裁何奇志和济峰资本合伙人胡旭宇在圆桌会议环节与现场数百位来自张江的科创企业高管、生命健康领域企业创始人和投资人围绕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商业化前景等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张江药谷是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摇篮。不少知名龙头药企从这里诞生,走向世界。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如何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这包括企业必须思考自己是自主研发还是授权研发,平衡好加强自身内功与对外合作。以下是四位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

济峰资本合伙人胡旭宇:license-in和自主研发这两个模式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策略,产品线构架的战略以及自身处在的发展阶段去选择合适的模式,两种模式都可以。

我们之前投资过一家之前是做license-in的公司,因为创始人团队商业化的能力非常强,一开始引进了6个产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之后又跟药明明德合作,早期是这样合作开发的模式。它们目前发展情况很好,马上要去纳斯达克上市了。

中国急需这样的研发模式。因为新药研发的周期很长,所以对于选择自主研发模式的创业者来说,他们必须有很长远的眼光、好的布局以及执行非常强的团队。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远。比如在执行方面,执行团队能不能快速围绕出现的新靶点展开工作,能不能做好数据管理,这些对于差异化竞争和自身长远发展是很重要的。

凯惠睿智总经理项骏:挑选好的企业项目就像在淘宝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它们如果资金实力雄厚,拥有充足的专业人才,有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执行团队,走license-in这条路会更好走一些,但也不一定会很顺利。

其实license-in在挑选企业项目的时候是像淘宝一样的,你必须从大量项目中挑选出真正好的项目。而对于研发企业来说,除非遇到资金困难,否则一般好的项目都会牢牢攥在手中,不会去做license-in。所以对于做license-in的企业来说,它们需要有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团队来判断哪个是好项目。这不仅仅是技术团队的问题,需要多个团队一起来判断哪个产品商业化后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另外,如果真的是好的产品,它的价格绝对不便宜。越是晚期的,进入临床研究的产品,它的价格就越高。所以对大部分中国的创业企业来说,特别是创始人团队本身是技术出身的,实际上走自主研发的路会更适合。

那谈到创新,其实涉及到几个层次的创新。比如说你可以有个简单的创新,例如前段时间的PDONE。除此,还有更复杂的创新,比如说新的靶点、新的药物形式的创新,在这一领域我们中国目前还是落后于先进水平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赶超。

和元生物董事长潘讴东:对于两种模式来说,它们遇到的共同挑战就是商业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创新药领域本身风险更大,投入周期更长,成功率更低。各位创业者都不容易。相信未来大环境好了之后,资本能耐心一点支持一些,投资人胆子也会大一些,手脚也会更大一些。

即便研发能力超强的团队,具备研发新药的能力,他们也不一定能把药卖出去。所以我们在看创始团队和他们的新药项目时,就建议他们尽量在临床阶段就有商业化的方案。比如医保招标和适应症切入点怎么去规划。

另外,对于即将商业化的项目来说,一种是,建议企业去请更专业经验更丰富的销售总监来帮助他们的产品实现更好的商业化。另一种是寻求专业的第三方平台公司的帮助,通过授权的方式,委托他们进行商业化推广。

和誉生物副总裁何奇至:中国出现授权研发的浪潮是特定环境决定的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license-in?这是因为中国在特定环境下,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机会。从美国生ganhyuo物技术公司的创新例子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自主研发技术或者以对某个领域深刻的理解,找到别人找不到的东西。这是大部分国外生物技术公司会选择的模式。

那为什么中国会出现license-in模式浪潮呢?这是因为政策的放宽、一直存在的市场需求和资本的助力。现实是,中国的创新药非常少,而国外有一些已经上市或者进入研发中晚期的项目。所以才出现了将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直接拿到中国来,减少风险。

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购买国外比较成熟的新药项目,这已经推高了价格。这种模式的成本正在上升,优势在下降。所以在我看来,发展模式没有谁对谁错,只有适不适合。当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你就必须得思考管线的布局。是不是要集中资源专注于某个领域,或者是在某个领域里找更强的合作伙伴。所以即便是创新型的公司,也需要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提前规划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