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支持双创环境吸引知名外企在沪合作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20 报送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近日,英特尔中国第七批“创意变现实”(I2R)加速项目启动,这家企业的5个创新团队进入静安区众创空间“创极无限”(XNode),力争年内把他们的创意想法转化为产品,为公司带来营收。

“创极无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炜介绍,在市科委支持下,已有3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与这个众创空间合作,开展“内生式创新”和“合作式创新”。如今,开放式创新成为全球大型企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周炜和宝马科技创新办公室上海项目负责人尤琪建议,市政府可利用跨国企业在上海集聚的优势,为它们建设开放式创新中心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这也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沪发展。

英特尔员工投身“精益创业”

“‘创意变现实’平台旨在推动英特尔的开放式创新,激励员工像创业者一样思考问题,并通过‘精益创业’方法论培训,让创意点子尽快变成产品。”英特尔中国创新总监、印度机械工程和设计专家卡皮尔·凯恩告诉记者。2017年,他与周炜合作,启动了这个加速项目。两年来,已有约100名英特尔中国员工参与这一项目,7批共35个创新团队进入“创极无限”接受培训。目前已有8个创意想法转化为产品,实现营收约200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创意变现实”平台的启动得益于上海支持双创的营商环境。英特尔上海研发机构位于紫竹高新区,园区为创业企业提供专项扶持资金,在专项资金的激励下,英特尔中国启动了“创意变现实”。而今,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员工都在积极参与这个项目。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工程师韩洪生就是一名积极分子。去年,他和同事提出的“万能芯片加速基因测序”项目入选“创意变现实”加速器,将俗称“万能芯片”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用于基因测序。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不同,“万能芯片”可通过局部编程,快速处理某一类计算。经过研发和试用,这一创新方案大获成功,比市场上的基因测序服务快了10倍。凭借这个成果,英特尔正在与中国多家大企业进行合作。收获成功后,韩洪生的创新热情更高了。今年年初,他提交的云计算项目再次入选加速器,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据凯恩介绍,这种创新模式属于“内生式创新”,即激励公司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像创业者一样构想创新项目并转化为产品。经过选拔,公司高管看好的项目团队进入“创极无限”,接受“精益创业”培训。“精益创业”由硅谷创业家埃里克·莱斯提出,包含一套方法论,有利于创业者在较短时间内把创新产品推向市场。接受这方面培训后,大企业研发人员能摆脱按部就班状态,半年内就让产品问世。

宝马与上海科技小企业合作

与英特尔不同,宝马在沪开展的是“合作式创新”,即大企业通过与中小企业合作,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

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去年与“创极无限”合作以来,已实施6个创新项目。区块链项目是其中之一。尤琪告诉记者,他们筛选了五六十家区块链领域的中小企业,最终选择与“创极无限”推荐的唯链合作。这是一家上海企业,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很专业,也适合商业化。区块链在汽车行业有什么用途呢?尤琪举例说,在一个用车生命周期里,客户下单买车、保险公司理赔原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后,两者就会通过分布式账本数据库产生关联,使相关企业在一个平台上为客户服务。这意味着,区块链能让汽车购买、保险理赔、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的企业服务无缝衔接,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通过合作,唯链的业务已进入德国,还被德国媒体报道,成为上海创新创业的一个案例。”

与北京、上海的中小企业和高校洽谈合作后,宝马科技创新办公室发现,在政府部门扶持下,上海近年来涌现出很多高水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合作式创新”提供了肥沃土壤。不过与清华、北大等北京高校相比,他们觉得上海一些知名高校的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这样才能“按外企接受的方式”促成校企合作。

集聚一批跨国企业创新中心

无论是“合作式创新”还是“内生式创新”,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全球众多大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除了英特尔和宝马,“创极无限”的合作名单上还有联合利华、米其林、思爱普等一批知名外企。在周炜看来,这一国际趋势方兴未艾,上海可利用跨国企业集聚的优势,引导、支持跨国企业将开放式创新中心设在上海。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合作交流平台,让各个大企业的开放式创新部门能共同发声,并与更多的国内中小企业交流合作。这也有利于吸引创新型中小企业“落沪”,繁荣上海的创业生态。

“大企业的创新中心与传统的研发中心是不同的,正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尤琪说。以宝马为例,该公司正在积极与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合作,以求转型发展。未来,很多大企业的创新中心有望成为法人单位,体量不亚于研发中心。上海如能集聚一批跨国企业创新中心,将有助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