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要对标硅谷
发布时间:2019-01-21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报

印吉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印度籍专家朗格认为,上海要对标纽约、旧金山和硅谷,进一步扩大海外人才引进数量。他建议,上海聚焦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器。在1月15日召开的在沪高层次外国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听取了外国专家对上海如何更好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建议。

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就引进和留住外国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外国人才在上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内容进行交流。

外国专家工作受到肯定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累计有数百万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工作,在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式发展、重大科学研究关键性突破、中外科技文化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上海,从大学教室的三尺讲台到研发中心的试验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到如今翱翔蓝天的C919大飞机,从上海光源项目到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在上海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来自全世界的外国专家的倾力参与和无私奉献。

上海已有55名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外国专家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

俄罗斯籍专家季莫宁在上海海隆石油化工研究所工作8年。他认为,人才与教育息息相关,留住那些有潜力的外国留学生,同时提供多语种的线上课程以吸引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科技项目申报信息也应该有英语版本,这样外籍学者可以在境外承担国内的项目。他建议政府成立协调中心,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做好信息交换工作,致力于产学研转化。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自2016年11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沪试点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底,本市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10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逾1.8万份,占比超过18%,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发证数量及A类外国高端人才许可证发证数量均稳居全国第一,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8年共签发“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约400张,居全国首位。

朗格认为,上海要实现突破性创新更要注重人才、基础建设和政策创新。他建议,在未来的四五年间,上海的引进人才数量还可以再翻一翻,同时要进行教育制度改革。上海已经有了很多的孵化器与研究所,建议新的孵化器可以聚焦机器人、IoT、AI、智能投资等。要支持基础研究,并引进更多的世界顶尖大学来沪。设立“上海诺贝尔”奖励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向世界宣传本市建设科创中心的决心与实力。

政策先行先试提供更多便利

近年来,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上海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人才20条”“人才30条”等人才政策措施。市科委(市外国专家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等外国人才政策,上海作为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实施,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突破: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部分程序,该便利政策实施以来,已有80.29%外国人在境内直接申领到工作许可证。推出创新政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解决了入驻虹桥商务区功能性平台的长三角企业聘雇外国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对接服务“进博会”,允许长三角地区企业聘雇的长期工作在虹桥商务区的外国人才就近在沪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加大力度吸引各类外籍研发人才,为本市400多家外资研发中心聘用的外籍人才在上海工作创新创业提供便利。在国家外国专家局主办、完全由外籍人士投票产生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上海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

上海外国语大学希腊语教授、希腊籍专家乌拉尼亚则表示,上海是一个全球城市,也是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选择。她建议,上海的中等和高等教育可引入更多的外国语言和文化研究课程。此外,上海可以举办更多的国际文化和教育会议,以及国际书展和多语种艺术节,邀请各国专家来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