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 | 打造“一核多点”文化空间新布局 挖掘“江南文化”底蕴 推进人文松江建设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开馆
发布时间:2019-01-07 报送来源:上海松江

12月25日上午,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开馆暨《加快推进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松江区江南文化行动实施方案》发布仪式在醉白池公园举行。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面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决策部署,深入挖掘松江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努力推进人文松江建设。区委书记程向民,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海东,区政协主席邵林初,区委副书记刘其龙,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沈文忠,区委常委、副区长于宁,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勇,副区长龙婉丽等出席。   

程向民、尤存共同为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开馆揭牌。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是全国首家董其昌专题馆,2015年12月开工建设。该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其中新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利用老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功能布局上分为主展厅、交流展厅、办公等三个区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的门额,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题写。本次开馆展览,共展出各类展品90余件套,其中书画作品80件套。在这些书画作品中,含有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书派、画派名家作品真迹30件套;对外交流展厅展出程十发书画作品真迹20件套。同期,翰墨云间——程“十发书画艺术特展”也将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临展厅展出。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醉白池公园,据《谷水旧闻》记载,这里曾经是董其昌觞咏处。景致优雅、文化氛围浓厚的古典园林,与粉墙黛瓦的馆舍建筑相映成画,营造了在还原历史中延续文脉、在绿荫环抱中增添园林人文气息的氛围。   

《加快推进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松江区江南文化行动实施方案》在仪式上发布。我区将对标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最高标准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需求,以“艺江南”为主线,挖掘松江文化中的江南元素,厘清松江“上海之根”的历史地位,把松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利用好、优良人文传统发扬好、历史文化基因传承好,充分挖掘广富林文化等松江深厚历史文化与“江南文化”的渊源和关联,充分挖掘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文化底蕴。

根据方案,松江区将立足“科创、人文、生态”价值取向,以广富林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依托,赋予“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延续城市文脉,树立“上海之根”文化标杆。重点要打造“一核多点”立体文化空间新布局。“一核”是指以广富林文化遗址为核心,打造人文松江文博精品展示馆、文艺嘉年华、江南题材戏剧(影视)创作研究院等阵地,加紧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整体建设,使之成为展示和体验“上海之根”历史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标志性区域。“多点”是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推进人文松江活动中心、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二陆”读书台、朵云书院、云间粮仓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串联起一条衔接古今的“江南文化”历史文脉轴,使松江文化空间有突破性发展,彰显“江南文化”特色。此外,松江区还将重点做好开展“江南文化”学术研究、打造“匠心华亭”文化遗产集聚区、打造中华书法“祖帖故里”名片、培育“江南文化”原创精品、培育乡村文化特色品牌等,传承和弘扬好“江南文化”。   

仪式上,凌利中、萧海春、范景中、张雄伟等专家学者被聘为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学术顾问。上海博物馆将其采用珂罗版非遗技术复制的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001号,赠送给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松江区与市文联、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分别签订“江南文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江南文化”创作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江南文化”展示基地,联手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发掘展示高地,共同构筑G60“江南文化”走廊。区文广局介绍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筹建情况。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展览。   

2017年5月,松江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发布《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筑以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和影视之都为特色的文化名城,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作为《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书画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项目,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与开馆,为松江完善文化空间新布局,精心打造一条衔接古今的历史文脉轴增加了重要一环,也为松江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立体纵深挖掘“江南文化”底蕴提供了又一个文化平台与学术高地。   

松江作为“江南文化”历史沉淀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阵地,有着丰厚的地域文化流传。这笔丰厚的艺术文化遗产就沉淀在松江土地上,融入在湖山、园林与乡风俚俗之中,成为松江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文化气质的留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松江书画家的成长。松江书画文脉绵延千百年,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曾出过众多书画名家和理论家:从西晋的陆机、陆云、张翰、顾野王等,到元代的赵孟頫、管道昇、杨维桢、陶宗仪等,从明代的沈度、张弼、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朱舜水等,到清代的沈荃、王鸿绪、张照、张祥河、改琦、胡公寿等,直至近现代的俞粟庐、张叔通、费砚、冯超然、陆维钊、白蕉、程十发等。这些不同时期的书画大家和理论家的出现,不但影响了松江书画发展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书画发展史的建构。特别是明末以莫是龙、董其昌、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与松江书派,是中国书画史上接续苏州吴门派衣钵,开启清代“四王”“四僧”画风的先声和清代帖学发展的重要流派。其中,董其昌有关“文人画”与“南北宗论”书画观点的提出,更是影响了明清以来四百多年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方向,也成为近代“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悉,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拟再经过三年努力,在作品收藏和集辑出版上取得新成果,在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上争取新进展,在文创衍生产品开发上进行新尝试,努力使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成为群众接受艺术熏陶的好去处,艺术家和书画理论研究者共同打造的江南书画艺术高地,让醉白池这座历史名园更添“江南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