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 | 教育园地结出“改革硕果”——记宝山教育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们
发布时间:2018-12-06

    日前,2018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宝山中青年教师崭露头角,表现不俗。这批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伴随课程与教育改革,不断成长,展现了骨干团队教师的担当。这批获奖中青年教师正走在宝山教育改革前沿,他们正努力成为引领宝山教育改革的核心力量。

    从实践到理论 课堂的升华

    2006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汪月辉,在上大附中教授信息科技这门课已经12年,对他而言,2018年这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好像是站在新课标的基础上、由过去12年教学经验串起的一次教学,这是时间积淀而上出的一堂课。

    2006年进校时,汪月辉的精力集中在信息技术的拓展课上,多是带队比赛,针对的也是部分精通并对信息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到2010年,汪月辉开始从这种“竞技性比赛教练”的角色中突破,他希望信息技术更好地普及。他接触到市里少科所的专家,了解到“开源硬件”,即在同一个控制板,根据头脑中的想法千变万化。创新、创意探索开始进入他的信息课堂。2015年,创客出现,开源硬件、三维打印等新技术随之全面发展,他将眼光结合教学实际,再次做出教学调整。直到2017年新教学大纲出现,里面提出信息技术的四个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大纲革新对汪月辉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的摸索一直围绕其中,只是随着理论提出,分散的经验被整合,他的课堂由此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堂回归信息科技基础、又不乏创新实践的课堂诞生了。同时诞生的,还有这位信息技术课的骨干教师。

    同样的体验也发生在吴淞中学艺术老师徐赵雅、行知中学数学老师宋圆圆身上。徐赵雅2002年毕业教授音乐,刚开始她是纯粹教教音乐,随着上海市艺术学科教育改革,她必须从一名音乐老师转换为艺术老师。16年过去,她终于打磨出艺术课堂。艺术注重感觉,忽视理论,但在参加中青年教师比赛前,她详细翻阅了2017年新教学大纲。她关注到大纲中提出的:把握基本要求、丰富学生经历、培育核心素养。“我把这本书非常仔细看完,再结合教材和课堂,我这回总算搞清楚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她发现大纲里说的,其实完全就是上课的风向标,“只要做到这三点,就可以放心让学生去干”。最后徐赵雅这堂评比课得到的专家评价为:“学生几乎全员都动起来了”。

    高三课堂上的宋圆圆老师,也是这次大赛中细读大纲,她称“找出了平时被忽视的精华”,“当你真正读懂这些理论的时候,再结合教学实践,你会发现这么好的精华平时都忽略掉了”,宋圆圆现在认为理论一点都不空,也不应该被排斥。但这确实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自然而然流入课堂。

    正如汪月辉所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职业兴趣,但如果没有一次次纲领性理论的引导,今天信息普及课、艺术课等都是难以想象的。对这些一心钻研的教师来说,这场比赛倒是帮助他们串联起了过去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实现了教学生涯的整编。

    从青年到中年 体验的丰富

    作为这批骨干教师的代表,三位老师均在教坛耕耘10多载,这期间,老师在成长,课程在变化,学生体验也在逐渐丰富。“老师是指导者,不是教授者”的新理念,让师生共同在新角色转换中找到了新天地。

    探索多年,汪月辉对信息技术了然于胸,这两年他越来越关注怎么普及。他用前沿的“开源硬件”结合“stem”理念,开设基础课程,学生不仅仅是做完一个项目,而是从现实情景出发,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建车位共享APP、在跳绳上实现字幕流动。汪月辉希望在课上给学生更多科技体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板,培养前瞻性,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这在信息爆炸时代,无疑至关重要。

    同样的,好的艺术体验也会让学生终身铭记,徐赵雅在艺术课上,就给足了学生这种体验。比如研究电影中声音配音的课,在筛子里放很多绿豆,在蒲扇下挂木头珠子,制造雨滴在雨棚上的下雨声。徐赵雅用了大量逼真形象的课堂,充分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更多艺术知识。这种课堂中“学生表现比老师还要好”,“每个学生领略一门高雅艺术”,丰富艺术经历,逐渐学会艺术地生活,他们的“幸福指数是在提高的”。

    放手让学生成为实践主体,这对高考重头戏的数学也同样适用吗?宋圆圆在积累多年教学经验后,开始了这种尝试。她发现担心是多余的,学生在自己摸索证明的过程中,反而真正培养出了逻辑推理能力,“这才是独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这种能力,学生的数学体验真正开始丰富,他们会用这些能力主动衍生,不断尝试数学猜想。宋圆圆则是在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引导。

    成长背后的信任与传承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不是偶然,有本人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老教师们引领。

    汪月辉2006年来到上海大学附属中学时还是迷茫的,12年后,他已经担负起培养上海大学教育集团的信息科技老师团队的重担。在他成长中,他唯独记得的是校长们的肯定,“小汪同志干的蛮好,信息技术交给他没问题”。他告诉记者,在这所科技特色校里,“不会不给努力的人机会,只要肯努力,总会搭建平台给你”。

    宋圆圆称行知中学是包容的学校,在学校这段快乐成长中,她享受的是“天之骄子”般的爱护,从教研员到校领导,都一路护送年轻老师。她年纪轻轻便开始留教高三,她告诉记者,帮带传统早已由来已久,德高望重老教师们带领新老师成长的故事,常常传颂。

    在宝山,以这三位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培养项目,正促使一批教师在项目研究中成长,在培训带教中进步。他们的收获离不开教研员的悉心照顾。一个人带动一批人,一批人影响一个学科的发展,这批已经成熟的骨干教师,成为教师队伍、教育改革的催化剂,活跃在宝山教育改革前沿。他们正努力为打造学科高地、培养学科人才发挥着核心引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