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 | “创新两问”助改革 “双十”行动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16 报送来源:上海杨浦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阐明立场和政策。  

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相关会议指出,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做好服务保障,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上海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杨浦区域,聚集着30000余家企业,其中7600余家为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如何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如何更好发挥科教人才的创新优势?  

今年1月4日,杨浦贯彻中央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工作;6月,部署开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双十’集中行动”。围绕“创新两问”,杨浦结合“一线工作法”,以“双十”行动为重要抓手,从区四套班子领导,到部门负责人、街镇干部,展开自上而下覆盖全区数万家企业的大调研行动,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着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截至10月底,全区已开展各类调研86937次,涉及各类调研对象566614个。其中,调研企业31326家、社区居民526457户(次);反映问题20342个、已解决问题18275个、收集建议2574条。  

“店小二”对标“最高、最好”补短板  

创新创业是杨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杨浦有着星罗棋布的科创企业,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杨浦还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各类专业人才云集,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在看到发展优势的同时,对标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创业园等地,杨浦亟需思考“新一轮的发展后劲在哪里?”“杨浦的创业创新服务还存在哪些不足和短板?”“杨浦如何留住高端人才服务‘双创’?”……  

“创新两问”怎么答?到园区去,到企业去!结合有着十多年优良传统的“一线工作法”,杨浦党员干部们赴一线寻找“创新两问”答案,对标“最高、最好”寻找营商服务差距和短板,努力为园区、为企业化解“急难愁”。  

调研中,区委书记李跃旗前往设在工行杨浦支行的全市首家银行企业服务点进行走访,一家企业主的心声让他十分“揪心”:“即科金融”是一家土生土长的杨浦企业,今年在珠海横琴注册了两家公司,不用本人到现场,一天就全部搞定。“即科金融”CEO顾上飞认为,杨浦银行企业服务点将开业登记时间从原来七天缩短到四天,服务效能大大提升,但这对于以“分钟”计算发展时间的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企业家的话很‘刺耳’,但这就是我们在这次大调研中需要去聆听的声音,需要去解决的‘痛点’。”李跃旗表示,“大调研要对标最高标准找差距,对标最好水平找短板。而在补上短板的同时,还必须把长板拉得更长。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深入大调研在一线问需问计,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网通办’,全力降低民企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杨浦老厂房转型的空间优势,打造更多类似长阳创谷、互联宝地等‘老工业转型+新经济集聚’项目。”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吸引7600余家民营中小型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全市首个“政银通”企业服务点、长阳创谷“集装箱工作站”、“国际双创人才无否决窗口”等创新服务项目相继推出,部门单位“店小二”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园区、到企业,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换位思考服务“更细、更全、更优”  

近年来,杨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日趋活跃,人才近悦远来。随着大调研行动的深入推进,“政策落实与想象中还有差距,政府服务还有提升空间”等隐性问题逐步显现。  

杨浦每年有3万多名本硕毕业生,他们是否会留下工作、创业?全区目前有数万家企业,它们经营是否安好?企业成长需要土壤和环境,但当企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时,是让企业去适应环境,还是政府主动创造环境满足企业的需求?  

区委副书记、区长谢坚钢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和企业掌握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比如,从去年9月起,杨浦就推出了人才公寓七折优惠活动,但仍有企业反映区内人才公寓租金较高,未曾知晓相关政策。  

“政府服务怎么样,不能凭自我想象,要看企业的流向和人才的走向。”谢坚钢表示,在政府服务中,要准确把握“服务多数与服务少数”“要服务与送服务”“多对一服务与一对一服务”“一次服务与全程服务”四对关系,主动在工作中换位思考,才能当好新时代企业贴心的“店小二”,营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让企业发展百舸争流,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大调研行动中,杨浦部门单位努力寻找企业“痛点”,为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近日,到杨浦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事的科技民企发现,通过开业消防检查指引自动生成表格,过去最让人头疼的开业消防检查书一次就能轻松办成。不同企业可能存在的472种不同情形,都由智能系统考虑周全,企业负责人只需勾选选项,就能自动生成最终表格。为给民营企业提供便利,陆续上线的还有让企业少跑路的“一窗通办”服务、改填表为补表的“智能填表”系统等。  

大调研开展十个多月来,杨浦数千名党员干部深入园区、深入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心贴心、问需问计促发展。在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同时,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老厂房改造利用”“科技金融示范区建设”等关键问题和核心环节难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对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问题、涉及区“放管服”改革和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制度性安排,抓紧研究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打造杨浦的战略发展优势。  

从“筑巢引凤”到“造林留凤”  

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  

大调研中,杨浦干部走到企业当中,听企业最真实的声音、最真实的需求,“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力求服务对象不满意不销账,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对于大调研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本着“马上就办”精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于疑难杂症,发扬“钉钉子”精神,开展进一步调研,分析研究、条块联动、合力攻坚。目前,全区大调研收集的问题解决率超过89%。  

针对调研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的“办事大厅排队时间长”痛点,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大厅及时开通“微信取号”服务,纳税人通过“上海税务”微信公众号,即可进行在线实时取号、叫号办理业务,实时查看排队进展、合理规划办税行程,切实让纳税人“少跑腿,少等候”,优化办税体验。区税务局还推出办税流量预报、“空乘”标准服务咨询岗等举措,努力做到办税人员足不出户“网上办”、到了现场“马上办”、优质企业“优先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自年初探索启动“政银通”项目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自我加压、持续推进,出台《“政银通”建设和服务规范》,目前服务点已扩展到10家银行,延伸至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区民政局、控江路街道等单位经过大半年的业务流程梳理及系统开发,升级打造 “e睦邻”3.0版,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部169项受理事项网上办理,窗口“最多跑一次”……  

一系列需求和问题的解决,让企业和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根据民企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需求,杨浦持续优化相关政策措施,完善专项资金扶持,努力降低创业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肥沃的土壤”。“2018年杨浦区双创小巨人”榜单近期发布。去年,首批“杨浦双创小巨人”评选出包括优刻得、英语流利说等10家创新企业,其中英语流利说日前在纽交所上市,市值超过6亿美元。优刻得则深耕云计算领域,已成为国内顶尖的公有云服务商,估值达到150亿元。  

“双创”建设不仅需要高效的政务服务,更需要大量高端人才。杨浦的“双创”热潮为复旦、同济等本地高校学子提供了丰沃的创业土壤,也相继吸引了来自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学子的落户。如何长久地留住这些高端人才,并吸引更多的国内高端人才集聚,甚至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归?杨浦需要更有竞争力的人才服务政策和更为完善健全的人才服务体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政府、高校、企业共享共育博士后人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杨浦大力推进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复旦、交大、同济等12所高校博管办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基地共入驻企业62家,资助科研项目104个,对接博士后百余名,带动科研团队数百个,是全市入驻企业最多、申报项目最多的区。  

据悉,目前杨浦正深入研究专精特新企业的需求和困难,加强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运行监测与分析,着手建立“专精特新”培育体系。2018年市级、区级评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均超过100家。区商务委还联合区就业促进中心举办专场招聘会,推荐22家企业参加中小企业领军人才交大、复旦培训班,组织40家企业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小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班等活动,着力培育行业管理精英。  

东风浩荡。杨浦正继续探索和完善高端人才和创业企业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为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加细致入微、常态化的服务方式,为落户“凤凰”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