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体在企业”有待实现
发布时间:2018-10-29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解放日报

长三角经济总量占全国23.6%,是我国经济最开放,资本和人力资源最有活力的地区。这里有8所“双一流”大学,占全国20%;这里的大科学装置有15项,国家重点实验室74个;从科研经费投入看,长三角的体量相当于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且每年同比增长约13%。如何做好长三角创新协同发展?近日,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和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在浦东新区科协主办的第六届上海院士峰会上发表精彩演讲。
  
  让企业得益于科技进步
  
  王建宇介绍,上海分院作为中科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系中科院在沪浙闽区域的研究所,以推动上海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核心,以浙江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建设为基石,参与长三角协同网络。
  
  “‘创新的主体在企业’这句话在长三角还远没有实现。”王建宇说,尽管长三角地区有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专利的产出多数在科研院所和高校。长三角地区专利授权量占全国同期40%以上,但专利许可占同期专利授权量比例不足1%,很多专利都是研究所、高校为了评价而申请。
  
  谈到长三角创新协同发展,王建宇建议打造四个体系:第一,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体系,大科学装置不是某个单位的,而是共同使用的。第二,打造科技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平台。第三,打造科技人才引进与教育培训协同创新体系。人才是创新的根本,长三角地区应相互合作,但千万不要相互挖人。第四,打造产业技术转化协同创新体系,让更多企业得益于科技进步。
  
  建立科技人才互通共享机制
  
  杨桂山坦言:“目前,江苏科创资源多而不强,与产业联系还不太紧密。”谈到中科院南京分院跟江苏的创新融合,他认为,接下来要重点做两件事:一是支持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二是谋划和推动高效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作物表型组学研究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落地建设和高水平运行。
  
  中科院上海分院有15个研究所,其中13个在江苏有各类共建研究基地。杨桂山建议,以上海为创新策源地,同时发挥江苏、浙江、安徽的产业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创新链合理分工。合力打造以上海为核心节点,连接杭州湾、扬子江、皖江三大城市群的科创走廊,形成集聚示范效应。建立科技人才互通共享机制,消除跨区域人才的医疗、社保、养老等流动障碍,真正实现长三角科技创新体系一体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