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会上浦东AI最硬核,“人工智能+”产品走进生活
发布时间:2018-08-31 报送来源:科Way

8月24日,2018(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拉开帷幕。3500余件展品在22000平方米的展区里争奇斗艳。
    此次上海科博会首次将上海16个区县都集结在一起,浦东新区也是首次组团参展,并在中央大厅占据了最为核心的一席之地。

   

一大早,小编就匆忙赶到现场,感受到现场以人工智能、VR/AR为代表的互动项目,令人印象深刻,并吸引着小朋友们大排长龙。
    而在颇有高冷范的浦东展区,虽然观众并没有排队,但在一家家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的展台前,却吸引了不少专业观众在此咨询、交流。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年科博会,浦东AI企业最具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它们的不少“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可以走进普通百姓生活。

   

这是一条人工智能产业链
    在浦东展区,不只有一两家人工智能企业,而是来了一组。它们既有产业链前端的人工智能芯片,也有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企业,更多的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某一产业领域或是产品之中,从而带动人工智能落地产业的。这些企业构成了浦东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在展会上也引人关注。

   

说起芯片,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进口花费最多的,但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寒武纪的人工智能芯片大大振奋了产业的士气。展会现场,上海寒武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芯片只占据了一个很小的展台,但就是这块小小的芯片能够大大加快通用电脑芯片在人工智能上的运算速度,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快更强。
    有前端,自然也有后端。距离寒武纪不远,就是红极一时的喜马拉雅FM。由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AI音箱,看上去与普通音箱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它却能听懂别人对它讲的话,并播放相应的内容。事实上,人工智能音箱并不是新鲜的产品,目前正在逐步走进普通百姓家中。而能否听懂自然语言发音,以及其背后的音频资源,成为各方竞争的关键。
    “我们的音箱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不断优化自身的识别能力,变得越来越能听懂讲话。”喜马拉雅工作人员向前来参观的一对阿姨介绍,“而在音频资源上,喜马拉雅FM有着天然的优势。”
    “我觉得能够听懂话的音箱蛮好,就希望能不能把音箱变成能够随身携带的,还能随时上网的。”一位阿姨笑着说,“这样一来,我就能在厨房做菜的时候,听听音乐。等到以后老得眼睛也看不清了,跟音箱说一声,它也能听懂。”
    终端客户的需求,无疑就是整个产业链需要倾听的声音,这也是浦东人工智能企业参加科博会的一大收获。

  

“我们有机会可以合作”
    “我们的产品不需要联网,针对的是本地的语音控制。”在上海互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参观者可以对一台电风扇发号施令。与人工智能音箱不同,这台电风扇并没有上网。其核心就在于一块集合了已经经过人工智能算法训练的芯片。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块芯片存储的算法经过了数百个不同口音的磨练,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比如“打开”“关闭”“加大风力”等,因此并不需要网络的后续训练。
    而互问信息的语音采集系统使用的并不是常用的双麦克风,而是单麦克风。双麦虽然对声音的辨识程度更高,但成本要远远高于单麦。能够使用单麦来收集声音,主要还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背景音等噪音去除了。
    小编发现,除了观众好奇地向电风扇发指令之外,展项还吸引了专业观众的关注。一位相关领域的企业观众在展台前与互问信息的工作人员交流良久。“我比较关心单麦对语音的处理能达到什么程度。”该企业观众说,“我们有机会可以合作,在我们的产品上使用。”
    参加科博会,引来潜在的合作者,这或许将给参展的浦东人工智能企业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