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发布时间:2018-08-28 报送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18年第7期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把“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写进党的组织路线,这在我们党的建设历史上是第一次,赋予党的组织工作新的时代内涵,是对新时代党的人才事业地位和作用的战略提升。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有力的举措,做好“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的人才”这个时代新篇章。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必须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人才工作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提出的重大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争夺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我们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能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梦想,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思想,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精心编制第二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框架、基本思路、重大举措和战略目标,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保证。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要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更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万人计划”,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世界各国集聚人才的成功经验,是加大人才投入的有效载体,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我国相继实施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对于全面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大幅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形成建国以来最大海外人才“归国潮”,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在人才引领创新的新时代,要着眼于推动世界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设计实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精准的人才计划,提升政策支持均衡性,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支持河北雄安新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研究实施人才支持措施。加大对西部和东北地区海外引才和重大人才工程支持力度,促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必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聚才用才,最好的环境是体制机制。只有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真正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落实,把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优势。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为基础,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解决“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现象。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城乡、区域、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协调发展,制定实施好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让机构、人才、市场、资金充分活跃起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必须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广纳天下英才。要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要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既可以在国外调动人才离岸搞创新,也可以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搞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创新资源的能力。要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才支持。引才用才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发展需求导向,促进人才与产业的有机衔接;更加重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更加倾力打造人才制度优势,营造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生态;不盲目追求“帽子”、头衔,不简单以物质条件吸引人才,把人才引进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必须以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着力点,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激励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是新时代赋予人才工作的新使命。引导广大人才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不仅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目标指向,也是对广大人才的殷切期望。“一寸赤心惟报国。”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秉持科技报国、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等老一辈知识分子,怀着“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的奉献精神,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黄大年、李保国等一批新时代优秀人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的正向激励效应。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进一步广泛宣传表彰爱国报国、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要做好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领导干部要带头联系专家,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当好“后勤部长”,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要针对海归人才、体制外人才不断增加等情况,研究进一步加强政治吸纳的措施;加大在广大人才中发展党员力度,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伟大奋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