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积极参与“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08-19 报送来源:中国上海 解放日报
在安徽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在纪念品柜台意外收获团里老编剧程志达绝版书《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作品讲述上海、南洋等地热血青年参加新四军经历,由程志达将中篇评话发展为电视剧,“没想到能看到程老师的书。”高博文果断买了两本,“一本自己看,一本放到团里的展览区。”
  “东方之韵·剧荟江南”长三角地区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8月8日—16日举行,从安徽、江苏到浙江,演员们收获观众喝彩,更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浸润中开拓眼界、启发创作与表演思路,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的话说,“在大都市条件优越的剧院呆久了,戏曲人需要到基层去,打开胸怀,越走越深,越多思考”。
  “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漂亮开场
  “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今年6月在上海成立,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艺品牌。在沪苏浙皖党委宣传部、文联指导下,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与三省一市剧协共同主办双奖艺术家“深扎”活动,打响联盟第一炮。
  9日,演员们在安徽合肥为交警、白衣天使、环卫工人、教育科技战线献上精彩演出,次日一早不顾疲劳,开启第一场交流,话题由《习近平给新近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的信》引发。中国剧协名誉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放下电影《贞观盛事》后期制作,从上海赶来合肥,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演出与交流能够净化灵魂,“我们不忘初心,永远在路上,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还要争做有灵魂、有血性、有本事、有品德的戏曲人。”在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剧协主席王长安看来,以人民为中心、走向火热的生活,是行业支点,“找准方向,未来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江苏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旭东感叹:“‘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有了一个漂亮开场。”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谢丽泓表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缘相近、文脉相通、人民相亲,双奖艺术家“深扎”活动充分体现三省一市文化界凝聚力,同谋新发展的强烈共识。她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长三角地区戏剧事业发展机制会越来越完善,将对三省一市广大观众共享戏剧事业发展成果、广大戏剧工作者永攀艺术高峰产生深远影响。
  沪苏浙皖艺术家“朋友圈”扩容
  从安徽到江苏、浙江,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永远被团团包围,求合照,求签名。他在南京江北新区演出,年轻观众从仙林大学城赶来,“能够看一眼国宝级艺术家,心满意足!”候场时,他同样是后辈仰望对象。江苏淮剧名家陈澄说,“蔡老师对事业的热爱,执着到骨子里,快80岁了,状态还如此好,我们都在叫好。”浙江绍剧名家施洁净也是蔡正仁粉丝,她感谢“深扎”活动汇聚四地精英,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江苏锡剧名家周东亮干脆把女儿周亦敏送到上海戏校昆五班学习,“上海对戏曲院团支持力度大,上海市场又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平台,谁好谁上,以实力说话,推动年轻人尽快成长。”
  心心相惜,取长补短,沪苏浙皖艺术家们早将彼此纳入“朋友圈”。上海淮剧团著名演员梁伟平、梁仲平是陈澄的“大师兄”,梁氏兄弟1984年从江苏阜宁淮剧团调入上海淮剧团,在南京演出可谓“回娘家”。而陈澄与父亲、丈夫都在上海拿过白玉兰戏剧奖,“小时候我学淮剧,从越剧、沪剧、黄梅戏中博采众长,现在我通过‘深扎’了解各院团创作新动向。”在她看来,上海令淮剧在江南有了坚固阵地,“上海戏剧氛围浓,观众要求高,一直出好戏。越剧《双飞翼》、沪剧《雷雨》来我们盐城演出,观众们忙着追角儿。”施洁净每年带大戏来沪演出,“在上海,绍剧知音众多,不愁卖票。”
  “深扎”之旅,将海派戏曲发扬光大。不少观众扛着单反相机,从江苏省会南京一路追着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方亚芬、章瑞虹、单仰萍到浙江宁波渔村。在南京,三位中年男观众“溜”进后台,手拿节目册按图索骥与上海演员合照,“难得在南京看到如此多名家同台,抢票太激烈,请你们以后多来。”上海京剧院老旦演员胡璇在宁波唱完一段《红灯记》,引来满堂彩,当地演出公司当即要求留下联系方式,“下次再来。”蔡正仁不顾身体劳累,坚持全程参与,他说,戏曲工作者有责任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可能大家第一次未必能看懂,但越是这样,越需要演员多普及、多演出。”
  聆听观众所思所想收获多多
  27年前,尚长荣在安徽大剧院演出,他记忆犹新:剧院后有一条街,是一条简单走道,这次他惊讶地发现小路大变样,几乎认不出,“27年一直在变化,是改革开放成果最佳证明。”在合肥科大讯飞,蔡正仁以戏曲韵白亲身体验语音识别高科技。在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从江苏走出的梁伟平、梁仲平兄弟面对宏大设计蓝图,连称振奋。在宁波咸祥镇,方亚芬用家乡话与父老乡亲打招呼,逗得大家欢声笑语。科大讯飞、新四军军部旧址、宣纸产业园、江北新区、天一阁、天然舞台……艺术家们用脚步丈量,用心体验历史、当下与未来。
  高温天,“深扎”活动一天转战一个剧场,考验演员临场应变。南京演出在晚上7点半开始,剧场在下午3点半还安排了一场儿童剧,因此艺术家们需要争分夺秒,边化妆边走台。“深扎”最后一站在浙江宁波咸三村文化礼堂,上海京剧院花脸演员唐元才给妻子发微信,“我们在一个渔村礼堂演出,后台没有休息室,没有空调,回到了年轻时下农村演出的情形。”厨房即后台,走廊成了化妆间,演出服挂在梯子上熨烫,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卫立直言,这是有生以来最艰苦的演出,但他觉得和前辈们一块吃盒饭、在大冰块前乘凉受益良多,“我会观察他们如何开嗓,有的老师寡言,有的不停说话,还有的唱各种戏。”上海青年演员洪豆豆细心观察宁波第一站反响,改在咸三村加唱《燕燕做媒》,“轻松愉悦,更适合基层观众口味。”
  “咸三村演出定在晚上7时,下午2时,大家就开始等候了。”观众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渴求,解释了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为何对名角有如此大吸引力:尚长荣、茅善玉、钱惠丽、王珮瑜等连续两年参与,由于时间限制,他们行色匆匆,却甘之如饴。到基层去,去聆听观众所思所想,在“深扎”活动结束返沪,青年评弹演员陆锦花在微信群写下,“收获多多,期待明年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