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在读者安静阅读陪伴下揭幕
发布时间:2018-08-16 报送来源:中国上海 解放日报
入夜,黄浦江边亮起灯,位于北外滩的建投书局门口铺着红地毯,三三两两的读者,有人在书架边翻阅着,有人找到了心仪的书坐下捧读。这是上海最日常的阅读情景。走上书店4楼,作为上海书展序幕,2018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就在读者安静阅读的陪伴下,开始了。
  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以“旅行的意义”为主题,建投书局落地窗外可以望见的黄浦江,成为作家们关于“旅行”最切近的想象。从事报告文学创作40多年的何建明想到,50多年前,他和父亲的第一次旅行就是从黄浦江上的一艘船开始的,“风浪太大,竟把船打翻了,我们被冲到了黄浦江的另一边,父亲告诉我,这是浦东。”今年,何建明将目光和笔触聚焦改革开放40年之际的浦东,这已是与他当年漂流上岸时完全不一样的一片土地了。
  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米亚·科托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他提到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路,也提到自己从小就与住在街角对面的中国孩子一起长大。在他看来,这种交往也是上海国际文学周举办的最大意义,“莫桑比克的文学作品第一次在中国出版,莫桑比克的作家来到了中国,一本本书就像一艘艘小船,航行在互不交集的航路上,而现在,作家们冲破海雾的阻拦,走到了一起。”
  上海作家陈丹燕有一肚子关于这座城市的故事。她向窗外遥指,在黄浦江的另一个方向,那是上海世博会的园区。有位日本工作人员告诉她,最喜欢的情景就是每天开园时,看到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张园区地图,奔向向往的国家馆排队。陈丹燕说,上海世博会之后的10年,中国游客是世界旅行最积极的参与者,而对中国文学来说,看到世界的同时也看到自己,“这是中国面对世界讲出自己故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