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制造两栖飞机首飞成功
发布时间:2018-07-05 报送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7月4日上午10点45分,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一架尾部喷涂临港吉祥物“叮咚”形象的运动型飞机,在碧波荡漾的滴水湖上腾空而起,盘旋两圈后,稳稳降落水面。
  这架名为“M2/风翎”的水陆两栖轻型运动飞机,由上海奥科赛公司在临港十年磨一剑,从零开始,自主研发成功,可谓“临港制造”。这也是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由中国民航局审定适航TC和PC的精品轻型运动飞行器。该机机身由极具特色的全碳纤维复合材料打造,座舱宽敞,可容纳双人并行操控,其良好的低速驱动性能,能满足初级飞行员飞行。
  奥科赛创始人、风翎号首席设计师毛一青介绍,风翎号符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中国民航局CAAC定义的轻型运动飞机,设计制造遵循美国ASTM F37委员会有关LSA的标准,具备多功能越野特点。飞机可在陆地、水面、草地、雪地等特殊地形起降,配置不同装备时可广泛应用于飞行培训、私人飞行、警用、医疗救灾、渔业、海岸警卫等。
  我国目前缺乏通航机场,因此“风翎号”从设计时就定位水陆两栖,以满足国内通用机场少、跑道资源短缺的现状。“起飞距离只要200米,降落距离则为陆上150米、水上250米,水深要求只要一两米。”毛一清说。
  “风翎号”的设计,创新性地应用了视觉定位整机总装架、炭纤维模具合成整体成型工艺等技术。在气动、水动布局时融合了艇身式浮筒机身,T型高置水平尾翼等,防止水上起降时水流干扰,大幅度降低了水上飞机发动机的重心布局,提高了飞机纵轴安定性。而全数字化通讯、显示的传感器和显示屏,确保了飞机便捷的操控。“如果你能开车,那么,通过培训,你就有能力驾驶这架飞机。”毛一清说。
  “风翎号”飞机的研发一直遵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中国民航局轻型飞机适航认证标准,依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与中国民航CAAC有关适航审定双边互认协定,在美国市场交付时能直接获得FAA的轻型运动飞机适航证。
  “风翎号”从2009年开始研发,通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团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积累了整套的复合材料飞行器的设计理论和加工工艺,而复合材料飞行器也是目前通航飞机最为主流的发展方向。
    7月4日,还举行了“风翎号”飞机大客户预售签约仪式。目前“风翎号”飞机已获得全球75架订单,包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等约11家国际客户,订单额近2亿元。 
  近年来,为了促进通用航空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用航空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启了万亿级的市场空间。意见明确了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加快通用机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低空空域开放、强化全程安全监管五大任务,到2020年要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航空企业。
  对此,民航华东局有关领导表示,“风翎号”飞机的试飞和新品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第一次实现了在空域资源极其紧张的超大型城市的通航飞行,对于上海抢占通航产业制高点意义重大。
  据了解,上海市航空产业规划中已明确要求发展通用航空,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临港管委会近两年来已投入过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通航企业发展。为了支持无人机和通航企业的发展,前不久临港发布了陆海空无人系统示范区规划,建立了两个野外起降点并获批了两个飞行空域,具备一条600米的草地跑道和湖面起降区域,作为无人机和通航飞机交付试飞的配套保障,同时临港也是国家低空数字化管理试点的地区。这些保障条件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不少国内外优势无人机和通航企业对来临港发展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目前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万架,通用航空飞行员63万人,通用航空机场1.5万个,而我国与之相对应的通用飞机数量仅有2000架,飞行员2万余人,机场91个,因此我国通航发展空间巨大。对此,市经信委有关领导表示,“风翎号”飞机的试飞成功,体现了“上海制造”的高度和美誉度,上海要以此为契机加快航空产业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