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再出发 创新发展不停步——写在浦东开发开放28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8-04-18 报送来源:上海浦东门户网站
仲春时节,浦江之东,一个年轻的城区迎来了自己第28个“生日”。很多人这样形容这里的沧桑巨变:从一片农田到高楼林立,从一穷二白到万商云集。很多人会这样描述初见这种发展速度时的心理:震撼、惊艳、奇迹。但如果把浦东的开发开放放到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去观看,其中的发展逻辑其实异常简单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发展的热土
  4月13日,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举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举措,向世界展示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而在一年半前,2016年11月18日,一家浦东民企已经完成了自己在海南的布局——由海南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与上海浦公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海南浦公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口正式成立,这也是海南省首个国有合资节能环保科技企业,目标是全力打造海南智慧生态体系支撑品牌,促进生态智慧海南建设。
  浦东28年的开发开放,为世界各地、各种所有制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热土,无疑也给了落户于此的企业更高的站位和眼光。
  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企业阅文集团,去年在香港上市。在上个月刚刚公布的2017年度财报里,全年收入40.95亿元,同比增长60.2%;全年净利润5.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6%。“对阅文而言,上市就两个目的,一个是对过去十几年工作的总结,证明这十几年没有浪费,我们做好了这件事情;第二个是我们又有了新目标,所以需要更多钱来完成。”阅文集团副总裁、起点中文网创始人之一的罗立这样说。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在浦东,尤其如此。
  落户临港的寒武纪科技,在业界的地位“牛”到飞起,它是中国AI芯片领域首个独角兽企业,可与英特尔、高通比肩,正是由于寒武纪的技术支持,华为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才得以快速问世。而这家企业的目标是力争在3年后占有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并使全世界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设备,集成有寒武纪终端智能处理器。业内评价,如果两个目标实现,寒武纪将初步支撑起中国主导的国际智能产业生态。
  一个地区如果集聚了大量以创新为己任、生机勃勃谋发展的企业,区域经济自然充满活力,对地区发展的贡献也令人惊喜。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曾有人预计用十年时间,即到2000年浦东GDP总量将达到500亿元,事实是,到2000年,浦东的GDP总量达到923亿元,是1990年的15倍。更亮眼的数字还在后面,2017年,浦东新区GDP达9651.4亿元,是1990年60亿元的160倍。财政收入达3937.96亿元,增长39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19565.4亿元,增长363倍。
  今年,浦东也早早定下了自己的目标: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万亿。这是一个关于地区发展的小目标,是一份成绩单,也是浦东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勇当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标杆的宣言。
  两个改变
  合欢路2号,2006年10月由四位浦东居民代表为其揭牌,那时,它的名字叫市民中心,市民和企业需要办理行政事务,在这栋楼里都能找到窗口。最热闹的大概要属婚姻登记窗口,每逢好日子,在这里等候领证的准新人们都会排起长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没想到的是,“最忙碌”这个头衔,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后,迅速交棒到了别的窗口。市民中心的另一个名字,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行政服务中心,随着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一轮企业开办注册的热潮随之而来。加上随后陆续推出实施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前来办事的市民越来越多。只看数字就可以推测出这里的接待量有多大,截至2018年2月,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2万户,4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5倍。
  这么大的工作量,怎么让大家“感觉”好些?办事大厅的办事窗口从一开始就是亲民设计,桌子高度比坐姿胸口处略低,窗口人员和办事市民面对面,没有玻璃板阻隔。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只能升不能降,要“只说Yes不说No”。在浦东全区的服务窗口里,窗口人员只有说“行”的权力,没有说“不行”的权力,“只设路标、不设路障”,尽可能为申请人办事提供帮助。今年年初,在开出线上线下“请您来找茬”意见征询通道的基础上,行政服务中心聘请了首批“啄木鸟”专员,办事大厅特设了一个“单窗通办”受理窗口,第一时间收集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和建议,让群众一起来评判政务服务“流程顺不顺、效率高不高、服务好不好、手续繁不繁”。
  如今,合欢路2号又有了新名字: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这意味着这里将专注于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服务对象高度聚焦带来的体验度显然不错,通过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等改革举措,企业事项平均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
  企业服务中心的种种变化,折射的是一直以来浦东坚持推进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自我革命”够不够狠,最能体现改革力度。而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体现的是城市管理的精度和温度。
  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高度聚焦了,老百姓办事怎么办?别急,“家门口”服务体系来了。就在自家小区,走不了几步路就能找到标识明显的“家门口”服务站,提供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和城市管理七大类常规服务。对接待人员的要求是“一岗通”,既能接受社区事务受理和咨询,也能预约各种文化活动场所。部分村、居还推出了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开出双职工家庭晚托班,帮老人上门办身份证,为老人点餐、助浴等。
  台风天,哪棵树倒伏影响交通能不能及时发现?发现后能不能人性化地提醒市民和驾驶员小心行路?开始思考怎么管好这样的“小事”的,是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这个覆盖浦东全境的一整套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体系,力求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整合各个部门的社会治理能力,再通过“1个区中心+39个街镇(特定区域)分中心+联勤联动站+村居工作站”的密织网络,精准“绣”好城市管理这张大图。
  回望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开放高度成为标杆,更让人感到动容的,是城市温度人文情怀也在得到滋养,城市变得更有温度。
  打开一扇窗,看见全世界,也映照出自身。改革开放的长征路上,浦东依然会奔跑在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