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 | 线上直播中风与动脉瘤
发布时间:2018-04-15

以下为浦东国际人才城首次线上直播《中风与动脉瘤》里部分分享,分享嘉宾为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首任总裁、现任首席技术官叶萍女士。

什么是动脉瘤?

首先大家可能听说过:几个老人打麻将,胡了,人一激动,突然就钻坐到桌子底下,不省人事。这时,大家会认为这位老人得了中风,但不知道中风是由哪些原因引起。中风的背后,其实一个原因就是动脉瘤。

但动脉瘤虽然有“瘤”字,这个病却不是肿瘤。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动脉瘤英文名叫 Aneurysm,当初翻译成“动脉瘤”是因为:这个病顾名思义,肯定和动脉有关;那和什么地方的动脉有关?神经血管,即我们脑子里的血管。而因为我们脑部活动需要血管输送血液去提供营养,所以如果脑子里的动脉出问题,后果会很严重,但我们肉眼看不见,需要用影像设备等专业设备成相来做判断,而成像图片中,疾病的地方会显示出一团黑影,所以大概上世纪 90 年代初,这个疾病刚刚开始研究时,大家看到图像上一团黑影,就像一处肿瘤,就从成像角度叫它“动脉瘤”。这就是动脉瘤名称的来由。

那么如果不是肿瘤,动脉瘤实际上是一个什么东西?对非专业人士,我觉得比较好的理解是——“动脉泡”,因为它形状上就像是一个气泡。我这边有一张照片,给大家看一下:

    这是我自己有一次在地上看见水泥地之间有缝隙拍的一个照片。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动脉血管时间长了后,血管壁某个地方的薄弱之处,可能在血压不停冲击下,逐渐向外异常扩张,就像吹气球一般,越吹越大,导致血管壁越来越薄,而那个异常扩张地方,在影像图片里,就是一团黑影,如下图: 

这是动脉瘤在影像学里的造影图。是不是好像有个东西鼓起来?这个地方就是动脉瘤,是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再看第三张图,这就是一个实际病变图了,就像动脉泡一样,泡泡的顶端开始在出血。

而第四张图,血管壁上长了一个泡泡,泡泡破了后,血液冲出来,它就是脑溢血。

因为中风有很高死亡率和致残率,如果我说到中风,大家就很明白它的危害性了。其实动脉瘤是脑溢血的一个很大原因,而脑溢血,是中风的一个很大原因。所以又回到前面例子:老人打麻将时,一兴奋,体内也许血压就冲高,而那里本来有一个动脉瘤,就“嘭”一下,在那个时候破掉,变成脑溢血、脑中风了。 

当然,动脉瘤不一定只在脑部,主动脉也会发生,但因为其它部位的动脉瘤危害性没有脑里的大,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集中在脑里面的动脉瘤。脑部动脉瘤的死亡率很高。据统计,是 1%-6%,就是 100 个人里,可能有一个人的脑子里有动脉瘤,但很多人不知道,因为动脉瘤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作。但如果你去做体检,拍 CT,可能就能看到。

说到这里我其实也经常在想:我们现在的体检,没有包括脑 CT,但如果有一天日常体检也包括脑 CT,刚刚我说的 1%-6% 如果说低点,就 1% 好了,100 个人里有一个,那成千上万的人每年都在做体检,你想有多少人能查出来?当然,动脉瘤破裂比例,则又是另一个概念,大概也只有 1%,就是如果一个人有动脉瘤,99% 情况下,她可能不破裂,只有 1% 情况下会破裂。

所以要不要动手术是一个问题,现在临床医生基本上会讲:如果动脉瘤不是很大,比如直径 7 毫米以下,建议保守观察,定期复查,如果看见越长越大,那它破裂的潜在可能性就很大,而有些动脉瘤如果已经很大,医生也会根据临床专业知识建议,可能这时就要预防,因为动脉瘤就像一个隐形炸弹,现在不把它排除掉不治疗,它一旦破裂,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是非常高的。

至于导致动脉瘤出现的病因:第一,可能是先天形成,婴儿在母亲子宫里发育时就形成一些畸形,这些地方容易长出动脉瘤,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而我们能够控制的,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说要把三高降下来?比如控制高血压,因为血压高,就会不断对血管壁进行冲击,对血管干扰很大,长出动脉瘤的可能性就增大。所以平时饮食,都要从控制血压等方面去保持血管的流畅性、清洁性,通常血管越干净越好,血管疾病就会少。

另外,动脉瘤现在也有年轻化趋势。现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富贵病逐步出来,因为它是有关血管的疾病,你营养上去,富贵上去,就会看到动脉瘤的年轻化。

还有一点是,我们产品在做临床验证过程中,发现好像中年女性得病率稍高。我咨询过这方面专家,看过相关临床文献,的确四十几岁的中年妇女发病率要略高,那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也是性别本身血管结构,这个牵扯的原因就很复杂。

最后,当动脉瘤长得已经很大,这时它要向外扩张,扩张可能就会挤压到周围神经,就可能出现头疼症状,也可能眼睛充血,病人到医院诊断,才发现说可能是有动脉瘤。举个例子:我们员工在加入公司前,不太接触动脉瘤疾病,头疼就吃个头疼药,但现在他们非常紧张,只要头一疼,就说完了完了里面有动脉瘤了,要不要去检查一下。现在有时候他们会主动去医院看,或者说家里有家人偏头疼,也会主动带家人去做检查。这就是对病理有认识了。这其实也是今天为什么我想参与这个直播的原因,我觉得能够让大家对这个病变有一个早期认识是很好的。

目前医学界的解决方案

上世纪 90 年代初,治疗方法是开颅,把头颅打开做头颅手术,像下面这张图。 

开颅手术希望达到的目的是:截断血液流入动脉瘤的通路。因为如果割掉,那就变成一个更大的破裂孔了,血液出去会更厉害,所以开颅手术的目的是:不要让血管破裂,那就把动脉瘤的血液入口给堵住。你看下我刚才展示的第一张图,如果没有血液不断流入动脉瘤内,就像气球,你不再往里面充气,它就不会越来越大,那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所以现在就是要把血液切断,让它进不了动脉瘤通道,而血液进不去,动脉瘤就不会越来越大,破裂可能性就小,即使破了,因为它通路已经断掉,和母体血管相连接的地方已经被堵住,血管还是能正常运动,脑溢血也就不会发生。所以大概上世纪 90 年代初以前,如果发现病人有动脉瘤,这是最主要手术方法:把头颅打开,找到动脉瘤病变位置,用手术夹把动脉瘤和母体血管间的通路给夹住。

但这种解决方案仍然有很多问题:第一,很多动脉瘤是发生在脑子里深处,很底层的地方,就算你把头颅打开,也很难碰到,或者你要碰到的时候,会碰到很多神经,但这些神经是不能乱碰的,也就是说有很多位置,即使你做手术也去不到;第二,要把头颅打开,风险很高,可能你能把动脉瘤治好,但这个人能不能从手术台上面站起来?也是问题。所以大家就在想: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

于是大概就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一个意大利医生叫 Guglielmi 博士,他那时正好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里做科研,他本身从小对工程就很感兴趣,而他一个很亲的家人,也是因为动脉瘤脑溢血去世,所以他就在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各种努力,他想到了一种介入办法。

就是不用开颅了。这个意大利医生的介入方法是:在我们大腿的股动脉上面,穿刺打个孔,开个口,把产品从那个口子,从大腿一直往上送,因为血管都是相通的,可以从股动脉到主动脉,再通过颈部的颈动脉。所以这个方法,就和第一种完全不一样,不用再开颅,而只是在大腿上切个口。我们看下面这个图,这是弹簧圈的介入治疗。

这里它要实现的目标也变了。你想:为什么第一种做开颅手术时,要把中间相连的地方夹住?因为不想让血液进入动脉瘤,而现在这个介入法原理是:我们就从大腿上面一直往上走,要把这个弹簧圈放在动脉瘤的瘤体内。这时,你把动脉瘤想象成是湖面上的一个小洞,就是一个堤坝,这个小洞如果你不去把它填补,可能涨潮了,水不断冲击,堤坝就会塌,而我们现在就把洞里面填满钢筋水泥,把这个泡泡用固体填满,血就进不去了,把它从空心变成实心,这就是我们把弹簧圈放进去的意义。 

打个比方,因为弹簧圈本身是用铂金材料做的,那弹簧圈就相当于是钢筋,我们就放一些钢筋的东西在泡泡里,而因为泡泡里放了弹簧圈,血液往里走时就打转,进去绕一圈,又出来,不断去冲击动脉瘤的瘤壁,但至少血液进去时,以前是没东西在里面阻挡它,现在血液进到动脉瘤后,发现:唉怎么有个东西挡住?血液流速就会减慢,减慢后,它慢慢就凝固,最后基本停下来变成固体,慢慢变成血栓。

这里有一个经典的数据传输:只要这个泡泡里,有近 30% 弹簧圈的物理占位,然后 70% 是血栓把它包围,那么这个泡泡就叫致密栓塞,基本上就是实心的了,安全了。所以这也是一个解决方案,和第一种开颅手术目的异曲同工。

但是对患者来说,两种方案,各自需要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呢?第二种是不是大幅减少?恰好相反。首先开颅手术风险很大,住院时间也长,可能至少要几个礼拜才能出院,但弹簧圈介入手术大概两、三天就能出院。如果我是病患,在不考虑钱的情况下,我肯定毫不犹豫选第二种,因为风险小,时间短。

但同时,介入手术的费用确实高。因为这里到底需要多少个弹簧圈?是根据泡泡体积大小决定的,泡泡越大,里面塞的弹簧圈就得多,如果泡泡很大,我看到有的病人,需要二、三十个弹簧圈的,因为你要达到 30%:70% 的比例效果。所以我们曾经开玩笑:对那些大的动脉瘤,要塞半个宝马车进去,就是几十万人民币的价格。这个后面我也会讲到,因为这个产品全部是被国外公司垄断,对大的动脉瘤不夸张地说,价格上的确就是要塞半个宝马车进去。

上面就是五、六年前国产弹簧圈出现之前的解决方案,而因为国产弹簧圈的出现,国外弹簧圈的垄断就被打破,因为垄断形成的价格壁垒也开始被打破。这里说的国产产品就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是国产第一家商业化的弹簧圈。

剩余 5000 字内容包括:

1、国产弹簧圈的价值;

2、一个支付网络是如何形成的;

3、未来解决方案的关键点;

4、人工智能是很大驱动力;

5、医疗和人文交叉处不能忽略的三个问题;

6、互动提问环节。

详情请见:中风和动脉瘤.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