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长阳创谷:培育“无边界”创新生态成为网红地标
发布时间:2018-04-11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文汇报

图为去年“双创周”上海主会场长阳创谷采用交互式展陈布置,颇具科技感。记者 叶辰亮 摄   

上海一直在努力打造鼓励“双创”的环境优势。

会堂、草坪、果园、公园,你看不出进出长阳创谷的人要去哪儿,可能去长阳会堂搞项目路演,可能约了朋友听草坪音乐会,有人专程去长阳果园参加亲子活动,也有人误入“口袋公园”,停下来孵个太阳……
  长阳创谷是一个创业园区,自从2014年二期建成投用至今,入驻了摩拜单车、智能云科、英语流利说、启迪之星、创合社区、优客工场等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它还是占地11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共客厅”,创业者的竞速与生活家的悠游可以并行不悖。
  “无边界”但“有生活”
  从老厂房改造成创业园区的这几年,长阳创谷与外部空间的边界慢慢消融。长阳创谷总经理奚荣庆说,园区分期开发,等到全部建成,会有三条市政道路穿越此地,“就像国外的大学校园,很可能进来了也不知道”。
  长阳创谷也许没想成为“网红地标”,“无边界”的空间设计理念则是确定无疑的,这是城市园区营造“公共性”的基本条件。
  长阳创谷的前身是中国纺织机械厂(中纺机),改造之前,主体厂房多年处于闲置状态。两年前记者曾走访等待改造的厂房,站在层高十多米的空旷车间,深感大工业时代建筑构型的宽阔和厚重,围墙和铁门围合的废弃厂房格外静谧,只有灰尘在光线中沉浮。在中纺机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工人乐敏德说,过去的工厂有食堂、宿舍、托儿所,大门一闭,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如今,工厂主体建筑完整保留,原有桁车、吊臂重新改造为过街廊道、园区装饰,原厂铁轨、管道、仪表、控制箱等元素尽量修旧如旧,那些富有韵律感的桁架结构、自带光影特效的气窗屋架和锈迹斑斑的老物件,成了长阳创谷最有辨识度的细节。
  重新亮相的空间拥有与老厂房全然不同的气质,它轻灵、开放,因为人和信息的流动而生机勃勃。奚荣庆介绍,长阳创谷“无边界”但“有生活”,后者通过开辟功能各异的公共空间实现,比如建造高12米、宽21米、长60米的长阳会堂,满足创客项目路演、创新产品发布,以及室内表演等复合需求;把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中纺机足球场改成观光草坪,举办创客之夜、设计师之夜、毕业季音乐会、夏至草地音乐节等活动;长阳会堂北面5000平方米绿地变成了果园,种满樱桃、枇杷、杨梅、柑橘、桑葚、红心蜜柚、加那利海枣等本地果树;长阳会堂东面1500平方米街角绿地则由园区联合摩拜单车营造了一座“口袋公园”。
  空间越开放,人气越聚合
  长阳创谷创造了城市更新的标杆案例,在老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杨浦辖区内遗存的大量老工业基地土地和老厂房资源丰富,他们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结构转型、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建设转型”,使得一大批老厂房、老建筑获得重生。
  空间越开放,人气越聚合———这与新经济、新产业的特性如此相似。杨浦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也提出培育“无边界”创新生态,鼓励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比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针对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制定产业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等各个环节便利度,优化审批流程和投资建设管理,打造高水平“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等等。
  新载体、新经济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2017年杨浦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19.52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在上海市七个中心城区中位居前列。第三产业地区增加值增速达到12.4%,位居全市第一,智力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1%、16.9%,产业结构也趋向于“轻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