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新动能去哪里找
发布时间:2018-03-26 报送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经济一度到了崩溃边缘;经过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完善,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今,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站上80万亿元台阶。同时,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第一。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比如,2017年国际机构评出的全球品牌100强中,我国上榜品牌仅有华为和联想,分别排在第70位和第100位。此外,美国减税、欧洲制造业复苏、日本结束货币宽松等,也将增加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此大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由此来看,今年作为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理应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为此,有必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制度供给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以理性需求调动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创造理性需求。新时代,要准确把握趋势和情况,充分利用区间管理、平准管理等宏观调控手段,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加强相机决策。建议继续推动消化库存产品,给予节能降耗产品推广一定的优惠补贴;进一步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防止房地产市场忽冷忽热,防止物价出现大幅波动。
    对产能过剩行业和产能不足行业、内需和外贸、制造业和服务业、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因地制宜,防止政策“一刀切”。同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找准新能源、互联网、特色小镇三个产业突破口,培育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民生服务业,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第二,推进营商便利化体制改革。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按照10项指标进行测评,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 新西兰、新加坡、丹麦、韩国分居前四位。下一步,要推进营商便利化,重点在于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积极发展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在倒逼贸易体制改革,理顺贸易关系。
    具体措施上,可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基础上,督促各个自贸区突出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还可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内外贸税负,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同时,切实推进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人员交往和产业交流,也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可行之策。另外,推进营商便利化体制改革,关键是要尊重企业的首创精神,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政府应当好裁判员,呵护营商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力、实施创新驱动,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要从政策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上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例如,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边界越来越模糊,原来针对不同产业的土地、财税等政策,对许多新兴企业已不太适用,有必要予以相应的调整。又如,共享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秩序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创新监管制度,出台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的管理规范。还如,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而数据的开放共享又涉及信息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护等,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四,破解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型升级,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握好阶段性重点、痛点和难点。比如,怎样倡导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防止贸易战向全球扩散。又如,汇率管制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因此沉湎于靠“价格洼地”来保有市场,而不是靠质量优势和技术优势去拓展市场。为此,有必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防止金融脱实就虚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是转型升级路上必须防范的问题。同时,还要深化“营改增”税收改革,简化税制,降低税率,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要推动形成环境治理和绿色循环生产链,增加企业环保投入的抵税档次,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减轻劳动者交纳养老金的压力,深化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