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全球协作网络优势提高育种水平
发布时间:2018-03-21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报
“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特用玉米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市农科院召开。同期,上海市农科院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多年合作基础上,签署了双方共建“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上海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特别代表、全球玉米项目办主任B. M. Prasnna分别作了情况介绍,并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3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签字仪式后共同参加了特用玉米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特用玉米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分子育种和绿色生产展开学术研讨,为联合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
  致力于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上海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特用玉米终端消费区之一,也是特用玉米重要的研发基地。依托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水平及巨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市农科院是中国最早从事特用玉米研究和应用的单位之一,在鲜食玉米育种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其育成的系列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中国的特用玉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上海市农科院加强玉米分子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建立了以SSR分子标记、TILLING分析技术和DH育种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玉米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开展玉米目标基因多态性检测、分子标记开发和分子辅助育种研究工作;分析了糯玉米在waxy基因位点上的序列多态性,重建了玉米系统发育树,在分子水平上剖析了中国糯玉米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了人工选择作用对基因进化的影响;以Q319×Mo17的 F2:3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SR标记构建了玉米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连锁定位分析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鲜食玉米新品种。
  另外,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核心,积极开展鲜食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进行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上海优质鲜食玉米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以特用玉米研究为主攻方向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成立于1966年,总部设在墨西哥的埃尔·巴丹,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是一个非赢利的国际农业研究和培训机构,致力于加强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粮食和环境的研究,解决全球性粮食安全挑战等问题,50多年来,其研究成果对世界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近10年来,上海市农科院加强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特用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信息交流、人员互访和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的积极合作,极大提高了上海市农科院特用玉米育种水平,为上海培养了优秀的研究人才,扩大了上海市农科院特用玉米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市农科院近年来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优质、抗逆等玉米种质资源500余份,对引进的玉米种质进行了筛选、鉴定和研究;利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种质资源,上海市农科院运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对玉米重要病害抗病基因进行关联定位,剖析玉米抗病基因遗传结构,开发有育种价值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通过引进CIMMYT成熟的DH技术和单倍体诱导系材料,上海市农科院在消化吸收后,选育了适应上海生态环境、具有本地遗传背景的孤雌生殖单倍体诱导系,开发建立了以DH为核心技术的鲜食玉米生物技术育种平台,积极开展鲜食玉米工程化育种。
  据了解,新成立的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将主要致力于特用玉米(包括糯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研究与开发,以及在双方同意的领域开展培训。重点研究领域包括特用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和评价、特用玉米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特用玉米分子育种、改良特用杂交种培育和推广,以及包括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亚洲发展中国家培养年轻科学家在内的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