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 | 闵行的产城融合之路,是如何牵住牛鼻子的?
发布时间:2018-03-19 报送来源: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解放日报日前发表了题为《闵行:打造产城融合新亮点,建设全国示范新标杆》的报道。


报道指出:“闵行在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十三五‘’奋斗目标下,以统筹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创新升级,以破瓶颈补短板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共建共享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和城乡融合发展。”
    能让《解放日报》用一整个专版来大篇幅介绍,源于闵行在产城融合方面所作的诸多努力和获得的丰硕成果。2016年,闵行拿下了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获批全市唯一、全国首批58个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


根据规划,到2020年,闵行区将建成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环境优美、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在功能区组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离2020年还有两年多,闵行区已经在自我加压,定指标、排任务了。据说主要任务有两大块:一是实施三大工程补齐发展短板;二是打造五大示范片区让优势更强。快和小发一起看看吧。
    2018年主要指标
    2018年的主要指标增加了社会治理板块,细化了产业转型相关指标,共计增设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功能性外资机构数、常住人口数、报警类110数增幅等4项指标。


2018年主要任务之一:实施三大工程建设
    在规划统筹工程方面,闵行区打好能“促进功能融合”的规划基础。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强化各级各类规划的统筹衔接,编制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主城片区单位规划、重点片区规划、村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市更新等规划,加强可开发利用土地的统筹利用和布局优化,将助推产城融合的产业载体、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空间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促进各类用地和功能混合。


闵行区要打造“大虹桥”现代服务功能区、“大紫竹”科技创新功能区、东部“大浦江”城乡统筹功能区。


在创新转型工程方面,闵行区升级能“融入美丽城区”的产业形态。依托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联动发展的新优势。深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规划,推进制造业、服务业重点领域“4+4”产业发展,打造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以及金融业、总部商贸、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促进能级提升。


在宜居宜业工程方面,闵行区打造能“留住高端产业”的城市配套。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围绕产业集聚区,大力建设公共租赁房。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促进职住平衡。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补齐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环境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功能短板,打造绿色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医疗
    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诊疗评估指标体系,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
    教育
    完善创新学区化办学机制和制度建设,落实田园高中搬迁及特色办学工作,筹建田园外国语初中,推进浦锦街道学区建设,开办上师大三附小,筹建上师大附中(闵行)教育集团。
    养老
    新增(转)1000张保基本养老床位,开展养老机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老年宜居社区建设。
    交通
    推进北青公路高架、诸光路地道等市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推进新一轮区区对接道路和“断头路”连通工程。
    2018年主要任务之二:打造五大示范片区
    虹桥城市副中心
    目标:努力打造生态引领、功能高端、配套完善的国际商务城。
    闵行将重点依托虹桥商务区,努力打造生态引领、功能高端、配套完善的国际商务城。做大做强商务、贸易、会展三大功能,推动国际贸易、文化和交流等功能性项目落地,到202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20家以上,各类企业总部机构200家以上。突出绿色生态示范功能,主功能区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占比达到60%、总绿化面积达到399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5.9%。强化各类功能设施配套,打造产业、居住、休闲、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全力推动南虹桥地区开发建设,按照“国际、生态、配套”要求,加快规划落地,加速集建区内动迁腾地和土地收储,推进闵北工业区转型。延伸发展国际医疗、卫生、健康、教育服务等产业链,增加配套住房供应,打造职住平衡的高端国际商务社区,为主功能区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近期,闵行将加快建设中轴线绿化景观带项目、滨河景观及华翔等四大绿地公园改造提升,完善商务区道路和公共交通配套,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做好配套。继续推进核心区商务项目开发,推动“海外贸易中心”、“长三角国际贸易展示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招商。争取南虹桥地区规划尽快落地,先行启动配套安置房、体育文化等项目土地收储。
    莘庄城市副中心
    目标:构建“对外错位、对内联动”的共赢式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创新区。
重点依托莘庄商务区、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建设,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构建“对外错位、对内联动”的共赢式发展格局,打造产城融合的城市创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大局,牢牢把握城市副中心定位,大力推进莘庄商务区建设,以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为主导产业,培育若干特色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产业集群,形成集科技、商务、居住、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商务街区,着力塑造以智慧型产业为引领、以创新型经济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业为支撑、以资源融合为特色的现代化创新生态商务区。加快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建设,实现商业商务办公居住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争创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开发的典型案例。


近期,闵行将加快莘庄商务区粤世宏酒店、旭辉、保华等项目建设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已建成楼宇的二次招商,着力发展区域总部经济、贸易、商务办公、会议中心、商业、酒店、文化、娱乐等业态。跟进服务莘庄综合枢纽商务区项目,加快地铁上盖大平台施工,努力建设成为上海西南地区重要公共交通枢纽中心、上海西南地区城市副中心,成为闵行新地标。
    南滨江地区
    目标:努力打造具备科技创新功能的上海南滨江科技城。
    重点依托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吴泾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黄浦江南延伸段开发,努力打造具备科技创新功能的上海南滨江科技城。加快建设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整合盘活存量厂房和楼宇,沿剑川路、沧源路建设开放式科技创业主题街区,吸引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入驻。重点推进“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基地,打造世界级技术创新源。大力推进吴泾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完善开发体制机制、深化功能定位和规划研究,推进生态修复,加快煤化工产业调整和用煤减量化。强化公共空间整合,加强滨江启动区、元江路站点等重点区域和重要城市节点的规划设计,完善交通、教育、医疗、文体、养老等配套公共设施,高标准打造黄浦江沿岸绿化景观。

 

近期,将结合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启动上海南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升“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影响力和辐射力,促成智慧医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海交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相关项目落地。启动国家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滨江先行启动区规划落地。依托剑川路商务区和元江路上盖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闵行南部地区配套服务。
紫竹高新区
    目标:建设高科技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备、商住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高科技城。
    重点围绕高新区,努力建设高科技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备、商住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高科技城。加快紫竹国际教育园区等功能型平台建设,推动研发基地二期规划调整和落地,全面建设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动,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加强紫竹半岛国际社区、紫竹小镇、紫竹基础教育园区、滨江绿地、公共交通等建设,完善居住、公共和环境等配套设施。


近期,将配合轨道交通15号线建设,启动紫竹信息数码港改建,推进紫竹创意港研发楼建设,加快紫竹半岛配套住宅、紫竹酒店、商业配套设施以及兰香湖建设,开展紫竹配套区所在的“紫竹小镇”规划设计。
    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
    目标: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双轮驱动”,全面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宜居生态新城”。
    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双轮驱动”,全面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宜居生态新城”。围绕先进制造、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5+X”产业进行布局和升级,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园、国际生命健康城、东方媒体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沿浦星公路—三鲁路两侧,集聚科技、文化、健康等特色功能,打造综合服务轴带。优化综合配套设施和周边融合发展,增强科技城创新策源、交流共享功能和公共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完善公租房、城市大学、会议会展、学术交流等功能,推动科技城与周边地区融合发展。


近期,将持续推进浦江科技广场、互联网产业基地、浦江国际生命健康城等项目建设,完成科创走廊前期工作,启动东方媒体城项目定位研究与城市设计。同时,加快公租房配建,并加快与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学校合作建设小学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