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科技强国高校如何发力 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三校校长热议科技创新
发布时间:2018-03-15 报送来源:中国上海 解放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创新激励政策”……这些报告中给出的科技创新路线图,让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校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会场上不约而同,共论科技创新。
  许宁生代表:以国家实验室为载体聚力攻坚
  “不能让人员归属的问题藩篱,阻拦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说,通过重大科学问题的创新,实现对重大前沿核心技术的突破,当前关键是要促使财力、人力、竞争力、领导力汇聚到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上,“要在创新体制聚合力上攻坚突破,国家实验室建设就是一个抓手。”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稳步攀升至第22位,是前25名之中唯一一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复旦大学在对接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在张江科学城建设“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以国际人类表型组重大科学计划、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为核心建设内容,形成重大项目和人才聚集、重大科学问题和核心前沿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地。
  许宁生说,从以跟踪为主,步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要攻克别人不给中国的技术和别人还没有攻克的技术。“国家实验室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
  他以去年在上海成立的张江实验室为例,围绕脑与类脑智能和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多学科全链条攻关,集中优势,形成合力,符合现代科技创新规律。
  在许宁生看来,国家实验室也是吸引人才、汇聚全球顶尖英才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人才高地,随着科创中心的深入推进,世界眼光高度聚焦,诺奖获得者等一批大师级尖端人才近年来纷纷来到上海,“人才的国际流动,有力撬动了重大科技创新。”
  他同时也提到,面对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全新事物,应从顶层设计入手,畅通人才流动的渠道,有任务就进入实验室,没有任务就离开,共同的目标是解决重大科技的创新突破。
  林忠钦委员:科研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引领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读来,“特别令人振奋”。
  林忠钦说,我国科技进步有目共睹。而高校在科技创新进程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林忠钦说,“我们学校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过去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围绕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交大做了很多创新工作,在大型船舶、海洋工程、大飞机等领域作出了贡献。他举例说,上海交通大学参与设计研发的重型绞吸式挖泥船,在远海施工中作为开路先锋,成为岛屿建设的主力军。“天鲸号”挖泥船,则在南海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是人类未知的领域,人类还很缺乏认识以及创新知识研究,特别是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很大的资源,该领域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以前,大学的科研,教授们往往以自发为主,研究跟着项目、跟着经费走,现在发生了大转变,以问题为牵引,明确国家需求,学校从中提炼代表国际最高科研水平并与国家战略需求相衔接的重点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协同模式和机制进行积极探索,贡献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林忠钦说。
  据介绍,交大在张江设立李政道研究所。该所参照丹麦玻尔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建设,引入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担任首任所长。李政道研究所考虑建设的研究方向包括宇宙学、粒子物理,以及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量子物理及应用。
  林忠钦说,高校科研要为国家战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钟志华委员:要大力弘扬科技领跑摘冠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说,随着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正加速进入科技强国第一方阵,然而长期历史原因形成的保守思维,在科技界产业界仍广泛存在。他认为,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科技领跑精神和摘冠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伟力。
  2017年,中国研发支出达1.76万亿元,占GDP比重升至2.15%,超过欧盟十五国2.1%的水平;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天眼”、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高铁、大飞机等一批标志性突破相继涌现。
  “展望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30年,科学技术界肩负着打赢战略领域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历史重任。”钟志华说。
  但亦步亦趋的跟跑思维、崇尚权威的保守思维将是中国问鼎世界科技强国的制约因素。他说,追赶策略不可能造就科技强国。当前,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陷入“唯西方国家权威马首是瞻”的追随思维仍是主流,停留在对已有成果的理解和模仿层面,缺乏挑战和超越权威的气魄。
  钟志华说,“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袁隆平精神”……新中国科技奋斗史留下了大量敢想敢干、攀登摘冠的精神财富,都是在新时代值得深入弘扬的强大精神武器。
  “要大力弘扬‘敢想敢干实干’的新时代科技领跑精神。”他建议,党中央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伟大号召,提振士气、凝聚人心,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同时,以纪念全国科学大会40周年为契机,树起新时代科技领跑精神和摘冠精神;树立一批具有科技领跑精神的优秀科学家和创新企业家榜样,使更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