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上海新优势:开辟“科创特区”
发布时间:2018-03-14 报送来源:上海科技

我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只有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加快构筑难以被人取代的战略新优势,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才能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贡献。

增创先发优势,需要抓住创新这个最重要的动力源,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上海,突破性科研进展的背后,源于团队所在的科研院所,开辟"科研特区",给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充分的自主权,在人才引进、薪酬体系、绩效评价等方面,大胆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团队,正在为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做各项准备。一旦问世,该药物将针对黑色素瘤、肺癌、消化道癌等十几种肿瘤,发挥协同作战的功能,造福更多患者。 

去年,一家生物制药企业以4.57亿美元,获得了这项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这一金额,也创下了国内科研院所,与本土生物制药企业达成的合作金额最高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转让经费中的50%,也就是近2.3亿美元,都可以奖励给团队成员,领军人才拥有自主分配权。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继东表示,团队会根据贡献的多少,自主协商分配比例。这样的机制,可以最大化程度地提高我们团队的积极性。而另一位研究员王召印则表示,有了这样的激励机制,大家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成果(周期)都可以大大的缩短。 

除了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的下放,这一重大、先发成果的诞生,还源于一片“科研特区”的孕育。


所谓“科研特区”,就是在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薪酬体系等方面,赋予中心自主决策权。比如,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用国际通行、更有吸引力的年薪制。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享有技术路线、研究课题的决策权,以及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


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团队所在的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就是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的一片“科研特区”。该中心瞄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对标国际知名实验室,面向全球招募顶尖人才。创立6年来,已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积累了一定先发优势。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召印表示,像他在这做研究员,有推荐的权力来雇佣自己的副研究员。而以往要聘用一位助手,走流程、搞审评,时间长不说,招来的人还不一定能满足需求。现在这样的制度,给了他很大的灵活性。 

据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胡金波介绍,制定自己考核的周期考核模式,能够促进真正能出一些大成果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出现。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继东表示,由国际上的一些专家组成团队,来评估科研成果会更科学。因为它并不是以文章为标准,而是以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为标准的。


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如何加强全球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在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方面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上 处于领先地位?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表示,这需要我们增创先发优势,找到科技创新的"引爆点"。优化创新生态,不拘一格招募人才。深化制度创新,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表示,上海本身也出台了很多关于科研成果转换的规则和条例,现在各个单位也在总体框架下先行先试。他说,这些很好的经验应该尽快总结,然后把它上升到法律层面,这样给我们科研人员吃一颗“定心丸”。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寿子琪表示,科研过程的可变性很大,所以在编制预算的时候不可能把所有的可变性都预见并编制进去。必须让科研人员能够有自主调整预算的权力,留出足够的机动空间。政府要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最后把决算管好。当中的过程则应当赋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