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是新的生产方式 创业是系统工程
发布时间:2016-10-24

2016浦江新经济发展论坛昨天在沪举行。来自学界、监管层、企业界的嘉宾济济一堂,共同围绕“促进创业投资、激发经济活力”的主题,把脉上海创投形势,寻找发展新动能。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认为,发展新经济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面。发展“新经济”必然要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与创新创业密不可分。新经济就是创新创业驱动的经济。新经济离不开创投、风投的金融服务,包括资金支持、管理支持、信息支持。

瞭望智库总裁吴亮谈到自己和上海的渊源,他认为青年是上海未来创新创业、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生动力”。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世锦表示,创新是不适合用传统的思路来制定规划的。政府要慎用规划,将创新试错的成本交给企业和市场来承担。政府应着力于解决外部性问题,制定节能、环保、安全标准。他认为,创新要素是流动和聚集的。从目前已经形成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来看,政府指令的作用微乎其微。能吸引创新要素的城市在今后有望成为创新中心。“创新需要‘聪明政府’。聪明政府不能用老办法。比如,传统追赶型经济中有效的办法,在发展新经济时并不一定有用。要培育有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比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稳定企业家的预期。排除泡沫经济干扰,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要素流动,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创新基础设施服务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尤建新指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如今面临瓶颈,供给侧趋同导致了满足需求面临障碍,因而创新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目标,将为上海提高全新的发展制高点。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在某些地区,当前的创新指标体系已经开始沦为政绩考核指标,导致原有的目标走向反向。因此,创新创业的相关文件在出台前多有一些争议和讨论,多听听来自市场和研究者的声音。“创新要回归本质,更要与时俱进。”

接下来,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理事会主席、一方集团总裁杨越指出,当面对新生事物的时候,作为企业家,也许能够判明大致的方向,但很难设置出特定的创新的路径。我们也经历了类似的摸索过程。马云、王健林等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向新领域靠拢。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就是敢于试错。对于创业企业、转型企业来说,核心能力就是创新的落地能力。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产业金融专委会秘书长、凯璞庭资本集团合伙人王占波从自己从事的产业互联网入手,介绍了近年来互联网领域双创的进展。他说,双创概念虽然很热,但是一个地区如果只是点状的引入个别企业,建设一两个众创空间,大多还是形式大于内容。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投融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构建双创新业态的关键。传统产业转型需要借助金融创新,而且融资成本要足够低。

“‘创投国十条’新政下的创投业会走向何方?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锐表示,目前的创投需要凝练价值共识,通过梳理未来创投的生态环境,从利益共同体走向价值共同体,目的是实现生态平衡,达到公权力和私权利良性博弈。创新是无法规划的,但是创新是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督导,更好地凝聚发展新动能。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万蓬认为,创新不是兴奋剂,不是道具。不是激素。创新是空气。对于现在的创投发展情况来说,创投不只是给你钱,更多的是给你平台。新经济是新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更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新的管理更加重要,要尽量规划少一些,监管慢半拍,服务更得上。国十条有望使整个创投发展更健康,更规划。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创新经济研究室主任陈建勋表示,国十条体现出的专业化、市场化、便利化、规范化,给我很多的启发。上海正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亟需强有力的规范。

碧桂园集团沪苏区域总裁谢金雄从管理创新的角度,阐述了碧桂园集团贯彻战略、实现千亿业绩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