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制度创新带动跨境活动愈发频繁
发布时间:2016-10-19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及服务业扩大开放54条措施——力度空前的制度创新让上海自贸区在第一个试验期内,投资领域更加开放透明,投资活动更加频繁活跃。而在外资“落下来”和中资“走出去”的过程中,新区商务委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
  助力服务业开放落地
  上海自贸区成立后,一批专业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浦东涌现,位于临港滴水湖畔的铭尔传就是其中一例。该公司是国内首家引入“米其林”教育元素的厨师培训机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对于西餐的需求标准日益提高,然而因为外商只能以中外办学合作形式从事教育培训的限制,西餐从业人员只有通过出国进修才能接受最纯正的培训。
  这一情况在2015年得到改变,当年出台的自贸区2015版负面清单把“非学制类职业技能培训”列在了负面清单之外。同年12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个自贸区所在的省市先行试点。
  铭尔传即看中此次机遇,联手法国著名的ALAINDUCASSEEDUCATION学院,旨在将致力于海外顶尖的餐饮文化教育引进中国。
  然而,落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铭尔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蔡萧玉慧告诉记者,来到上海开办教育培训机构,仅注册一事她就花了1年时间摸索。后来她找到商务委寻求帮助,才让事情有了更快的进展。
  “我们的每个问题,都会得到很快的解决。”蔡萧玉慧说,许多政府部门也是第一次接触铭尔传这样的案例,虽说有纲领性文件,但各项复杂多样的审批具体操作细节全无经验借鉴,“对于每项细琐环节,他们会特意开会研究,花了很多时间讨论,就是为了使我们的程序能简单再简单。”
  引导浦东服务业向高端发展
  像铭尔传这样,得益于自贸区扩大开放政策而落地的企业,实际上有很多。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共办结备案项目15568个,其中新设6419个,变更事项9149个,合同外资665亿美元。尤其在扩区以来,共办结备案10043个,其中新设3961个,变更事项6082个,合同外资580.6亿美元。54项扩大开放措施中已有29项落地,落地企业1687个。
  浦东商务委副主任孙永强表示,目前,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在开放创新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已落户项目也稳步实现新发展,并体现出三大特征:一是服务业的扩大开放突破由点及面,部分行业已经形成集聚效应。比如医疗服务领域,多家外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落户筹建。二是与投资管理、贸易监督、金融创新等自贸区核心制度创新举措高度融合。自贸区服务业扩大开放让部分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功能实现。三是推动经济形态演变,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
  “浦东现在的高端、专业服务业占比只有33%,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孙永强表示,随着自贸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将持续推进,不断填补空白,促进浦东服务业集聚发展。
  创新境外投资管理方式
  在帮助外资扎根落地的同时,新区商务委在中资利用自贸区“走出去”的过程中也积极发挥作用。
  在市商务委的支持下,企业境外投资备案权限被下放至浦东新区,新区商务委在市民中心专门设立了办事窗口。企业从提出申请到出证仅需3个工作日,取得证书后,企业即可至开户行办理外汇登记并完成购付汇手续。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自贸区境外投资项目691个,中方出资额240亿美元,占全市60%。2016年1-5月,市民中心备案境外投资企业218家,中方出资额24.74亿美元,同比增长22%;浦东新区总计备案境外投资企业459家,中方出资额135.29亿美元,同比增长35%。这些数字与过去20年相比都有了大幅提高。
  此外,在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体系上,新区商务委还推动成立了自贸试验区、浦东新区对外投资服务产业联盟。自2015年9月成立后,该联盟依托“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项目推荐、融资保险等全流程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