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旧厂房变身创业孵化基地 宝山精心打造10公里“一号创新带”
发布时间:2016-09-14 报送来源:东方城乡报

没有格子间办公室的局促,创业者多为思想活跃、充满激情的80后年轻人,集孵化空间、创业项目、投资机构、创服资源为一体,这就是宝山区“一号创新带”核心建设区之一的上海智力产业园的现有基本形态。
  “365众创小镇”地处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原址为一片工业旧厂房,宝山区政府将该地块打造成创新孵化综合平台,旨在引进、孵化、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企业。目前,小镇已有IDG、德同资本等数家国内一流的投资机构挂牌入驻,范围涉及金融、大数据、智能社区等多个维度,涵盖“产学研”整个闭环。小镇也成为上海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基地和宝山区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号创新带”是最近宝山区的热词。近日,《关于宝山区推进“一号创新带”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宝山区委常委会上正式通过。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所谓“一号创新带”就是以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为载体,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融合发展”为原则,通过“低成本、小集聚、分布式、嵌入型、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企业发展,并将其建设成为宝山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区。
  宝山境内3条轨道交通沿线,一直是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从区域范围看,“一号创新带”沿轨道交通1号线,南起共康路站、经通河新村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宝安公路站、友谊西路站至富锦路站,共7个站点约10公里,沿线涉及高境、庙行、张庙、顾村、杨行五个街镇。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已呈现企业集聚度高、产业特征明显、创新创业活跃的特征。
  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告诉记者,“一号创新带”将立足现有产业载体布局,着眼于发展能级提升,推动形成“一带两核三轴”的发展布局。“一带”即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两核”即上海智力产业园和智慧湾科创园;“三轴”即呼兰路、外环高速公路、友谊路三条东西走向发展轴。通过加速产业转型发展和城市发展能级提升,实现区域产城融合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为营造“一号创新带”沿线站点创新氛围,宝山正在探索实施1号线沿线宝山段7个站点创新要素的“植入改造”,其中共康路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等3个站点将先行改造。对于创新创业企业最需要的空间载体问题,则通过推进1号线沿线存量工业用地的调整转型实现。
  按照计划,到2016年底,“一号创新带”沿线将形成约100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核心区中的智慧湾科创园正式运营,百联地块、市政地块转型项目启动;到2017年底,完成百联地块、市政地块转型,“一号创新带”核心区基本建成,共康路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等3个站点创新元素植入改造完成。到“十三五”末,将新增产业载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引入或培育创新创意企业10000家,同时将有100家企业挂牌上市,完成剩余4个站点的创新元素植入改造,成为上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形成增长新亮点、发展新优势的示范区。
  为了引入和培育更多创新创业企业,宝山区通过对接上海双创母基金及其他产业基金,及时获取优质项目和企业信息,并优化政策配套服务体系。同时,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北上海分中心落户上海智慧湾科创园,为“一号创新带”沿线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今后,将建立“一号创新带”产业联盟,通过定期开展产业扶持政策解读会、投融资对接、园区参观交流等活动,搭建联盟成员的协作平台,凝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创新要素资源整合,改善宝山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