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场馆设计引来全球青年“众创”
发布时间:2016-05-16 报送来源:解放日报

昨天,“2016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国际青年建筑师设计竞赛”评选结果揭晓,三组设计师作品从45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3个组别的一等奖。

本次竞赛旨在吸纳全球青年设计师智慧,为上海城市建设出谋划策。所有参赛者年龄均在45岁以下,年龄最小的仅24岁的大学生。

让公众一起参与城市设计

今年2月23日,竞赛正式启动,共吸引1787组设计师报名,最终收到参赛作品450件。参赛者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包含了青年建筑师及团队、学生、建筑爱好者。

本次设计竞赛结果并非三大文化场馆的最终设计方案,缘何吸引青年建筑师如此踊跃参与?

“能有机会参与城市设计,公开地讨论城市空间理念,这样的机会让人很有冲动。”上海大歌剧院组别一等奖获得者王嘉毅说。

依照相关规定,重大项目的设计、建造必须遵循相应的招投标流程,这使得青年建筑师受资历、经验所限,往往无缘参与许多重大项目设计。然而,他们不拘一格、天马行空的设计,却是上海城市气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竞赛组委会表示,希望通过竞赛来“群智群策”“众筹众创”,激发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主动性,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打造上海“设计之都”的文化特色,也为三大文化项目最终设计方案提供参考思路。

青年设计师们也的确未令人失望。组委会透露,“整体较好,完成度高、‘概念性’突出,设计师们的表现与竞赛的初衷较为吻合。”

颁奖典礼及“文化点亮城市”论坛昨天同时在同济大学举行。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在现场表示,把三大文化项目的设计变成公共建筑文化事件,是一次非常好的尝试。作品令人印象深刻,设计水准已经与当下建筑发展趋于吻合。

文化是城市对未来的选择

本次竞赛围绕“文化点亮城市”这一主题,其中,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分主题是“交流·共享”,要求充分凸显公共图书馆在打造融合阅读、交流和知识共享空间上的创新引领作用;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分主题是“传承·经典”,要求全面展现博物馆的传承经典和文化积淀作用,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上海大歌剧院的分主题是“艺术·生活”,要求体现歌剧院在培养城市文化底蕴和市民艺术审美习惯上的重要功能。

孙继伟表示,希望规划中的三大文化设施能够成为市民十分愿意进入并参与的公共文化空间,使浦东除了鳞次栉比的高楼,也有举足轻重的公共文化项目,为市民提供适合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

竞赛评审组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表示,文化设施的功能就是重新培养城市文化底蕴,这也对文化设施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博物馆不再是宫殿,图书馆不再是档案馆,歌剧院也能很前卫,这些都将成为市民交流的重要空间,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荣获上海图书馆东馆一等奖的设计作品出自美籍越南裔设计师Mimi Hatram Chu Hoang之手,评审组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剖面的变化影响光线、连接与行为,塑造了真正适合阅览与交往的场所以及适合贮藏与研究的空间,将图书馆的本质返朴归真,同时构划了在纸质书逐渐式微的年代未来图书馆可能的存在方式。

郑时龄表示,此次竞赛中,充满类似深刻思考的作品数量可观,令人对青年建筑师的潜力充满信心,“如同对书的欣赏是人类对文化的传承,对文化的欣赏则是城市对未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