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发布时间:2016-01-25 报送来源:中国上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也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上海“十三五”规划,将如何影响和改变老百姓的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福祉?从125日起,解放日报就老百姓关注的环境、交通、公共服务、养老保障、智慧城市等民生问题,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展望我们的“十三五”。

清晨起来,当你推开窗,看见蓝天悠悠、白云朵朵,心情是否舒畅起来?未来这五年,我们期待:上海的雾霾天能少一些,让我们在朋友圈里多晒晒“蓝天”;城市里的“绿色”能多一些,让我们拥抱和享受大自然。“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顺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绿色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化发展,建设美丽上海。

降低PM2.5年平均浓度值写入规划

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左右,PM2.5年平均浓度降低至42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来自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海PM2.5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16.1%

守住PM2.5浓度“不反弹”的底线,并非易事。去年起,上海加快从重点领域“挖潜”,一批污染源提前采取治理措施,有些原计划在去年底甚至是2017年实施的举措,都提前实施,比如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取缔经营性茶水炉灶等。

十三五”期间,上海还将全面实施分散燃煤、集中供热锅炉和自备电厂小燃煤机组的清洁能源替代,压减化工和钢铁行业用煤,合理控制发电用煤;持续推进老旧车辆淘汰,强化船舶污染防治,全面推进200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治理,继续深化扬尘、秸秆、餐饮等面源污染治理。如遇重度污染天气,还将优化预警等级。

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水质水体,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显著提升。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上海有大大小小2万条河。这些河流密密麻麻交织,犹如人的毛细血管一般精细而复杂,其中任何一根“血管”出问题,都可能让水生态陷入“亚健康”。

目前,上海水环境污染仍然较严重,2014年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约45%。在郊区、城乡结合部等地,中小河道存在断头浜、坝基、桥涵等阻水构筑物,造成河道水流不畅,自净能力下降。而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擅自填河、缩窄河道、与河争地现象也时有发生。未来五年,这些状况都将逐渐改善。到2020年,实现全市2.6万余条河道全部轮疏一遍,加强断头河打通和水系沟通,推进太浦河“清水走廊”建设等。

在“口袋公园”散步城市绿道骑行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增绿”,加快形成“地区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绿地系统和城市绿道,提高居民绿色感受度。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试想一下,如果你家旁边有一处公园,一家人漫步其中,嬉耍娱乐,好不惬意。今后,在上海,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园,还将有很多“口袋公园”。它是小面积的城市开放空间,提供自然的表面和遮荫的地区,供休憩和玩耍。它们见缝插针出现在城市中,让市民真正能就近运动、健身和休闲。

除此之外,不少郊区正在建设郊野公园,给市民提供更多的大自然空间。如,青浦青西郊野公园、嘉定嘉北郊野公园、崇明长兴岛郊野公园等5个郊野公园,计划今年起陆续开放。

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2015年增加1平方米,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步行10分钟可到达一块公园绿地。沿苏州河、黄浦江等建设1000公里城市绿道。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摘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绿化增长迅速。打个形象的比喻:市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最初的一双鞋、一张报纸,实现了一张床、一间房。虽然绿色空间越来越大,但按照市域公共绿地面积和常住人口基数比,人均公共绿地只有7%左右,国内一些城市超过10%。五年内,上海将推进外环绿带、黄浦江两岸重点地区绿地、桃浦中央绿地等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打造家门口的“绿地”,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再增加1平方米。

未来,上海还将出现很多城市绿道和林带小道。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到盎然绿意,还可享受餐饮、医疗等服务。“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甚至连接主要的公园、大型公共绿地、自然保护区、城乡居住区等。今后,对于骑行爱好者而言,将有更多风景优美的绿道,身处其中身心舒畅。